爱新觉罗·奕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为了求强求富,增强镇压太平天国和抵御外侮的能力,奕䜣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搞洋务运动,以兴办军事工业为重点,也兴办民办工业,中国的近代工业从此起步。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等,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主要是包括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缺乏完整的计划、主事者识见不足、守旧人士的反对、官僚政风的败坏等。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洋务运动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目的是相互矛盾的,使得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另外,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增加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其次,洋务派本身阶级具有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摧残者和破坏者。洋务运动开办的企业采用的是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管理体制,必定会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就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外交活动中,却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利益的作用,但是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四,甲午战争爆发,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并没有实现,洋务运动基础上算是失败。而且当时大多数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