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生在填报征集志愿时,可以采取“冲、稳、保”的策略。首先,选择1至2所学校作为“冲一冲”的对象,这些学校是考生希望够得着的理想高校和院校专业组,但录取难度相对较大。其次,再选择1至2所学校作为“稳一稳”的对象,这些学校的录取要求与考生的高考成绩相对匹配,有较大的录取可能性。
最后,选择1至2所学校作为“保一保”的对象,这些学校的录取概率较大,作为最后的保障。这样的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考生有学可上,同时也能提高被理想学校录取的机会。
此外,考生在填报征集志愿时,还应结合自己的分数和位次,参考往年高校的录取情况,合理安排志愿顺序。将最想就读的志愿填在靠前的位置,同时考虑到平行志愿中多个院校专业组的投档顺序,确保自己的志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被检索和投档。
总之,高考征集志愿的填报需要考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志愿顺序,采取“冲、稳、保”的策略,避免盲目追求热门,这样才能在征集志愿填报中做到稳中求胜。
1、密切关注,按时填报
密切关注,及时了解征集计划,按时填报征集志愿。一般而言,各批次征集志愿的时间比较短,考生和家长要密切关注教育考试院网站,及时获取各批次填报征集志愿的时间,和剩余计划的信息。
2、征集志愿的录取分数未必会降低
在征集志愿时,有的院校因缺额较多,也会降分征集志愿,但这并不等于考生填报了降分征集志愿的学校就一定能够被录取,这还与征集志愿填报的群体有关,如果分数高的考生集中选择了某些院校专业,这类征集志愿的分数很可能比第一次投档还要高。
3、不能仅参考高校正常录取阶段的录取分数
有些考生在填报征集志愿时,会参考正常投档的录取分数,其实,这是非常有风险的。因为征集志愿又是一次独立的投档,与对应批次的第一次投档没有直接联系。
正常投档录取时,考生是参考某高校前几年的录取分数来定位的,而征集志愿阶段,考生分数构成更多变,有的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合理而被退档的,有的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被退档的,有的考生因为分数太低而未被投出的,这些考生都可能填报同一所院校,所以再以正常投档录取时的分数来参考并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