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河南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解析(网传版)

文/崔欢

(网络收集)2024年新课标卷文综卷高考真题文字版(不完全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村搴中一条小溪蜿蜒流淌,潺薄水声伴随着弯弯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转角吊脚楼,勾勒出一幅土家山慕的美丽画卷,被攀为中国“生家第一村”。图1示意双风村的建黄分布图2显示在建的转角吊脚楼。据此完成1~3题。

1.双凤村传统民居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沿等高线分布B.沿溪流分布

C.围绕公共建筑分布D.沿公路分布

2.双凤村传统民居的转角设计主要是为了

B.便于就地取材A.适应潮湿环境

C.充分利用空间D.追求视觉美观

3.摆手堂(含土王祠)、风雨桥为双凤村村民进行公共活动和交流提供场所。这体现了乡村公共空间的

①均衡性②经济性③公益性④文化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客积率是城市建设用地地块上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一般来说,工业园区中楼层越多,容积率越高。图3示意某城市工业园区规划的功能分区。其中,各产业园客积率按照适合生产的最大容许程度取值,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生活居住区曾有以高层建筑为主的高容积率和以中高层建筑为主的低容积率两个规划方案,政府部门最后采纳了低容积率方案,据此完成4~5题。

4.图3所示的各产业园中,规划容积率最高和最低的可能是

A.III和I

B.IV和I

C.II和III

D.IV和II

5.推测政府部门采纳生活居住区低容积率方案的目的是

①打造舒适生活空间

②提升建筑物质量

③与城区建筑相协调

④提高土地出让价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我国广西西南部某喀斯特地区(22.5N附近),峰丛顶都多为早生型矮林,峰丛洼地内为雨林,其顶层多被望天树(热带雨林的代表性树种)占据。2023年3月,调查人员在该地一个峰丛洼地内发现了高达72.4米的望天树(图4),打破了我国喀断特地国“最高树”的纪录,据此完成6-8题

6.略

7.略

8.略

9.略

10.图5b中曲线Ⅱ和Ⅲ没有明显变化,表明

A.降雨量大

B.地表产流多

C.土壤水分饱和

D.雨水下渗多

11.相对于裸地,坡地上覆盖石子有利于增加

①地表径流②地下径流③土壤水分④蒸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

A.旧石器时代早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早期       

D.新石器时代晚期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该遗址发现了1300余座墓葬,其中大型墓葬数量较少,但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这些特点提示我们:大型墓葬规模大且随葬品丰富,显示出明显的社会分层和礼制文化。石制和陶制礼器的成套出土,表明当时的社会已经有了较为复杂的礼仪和宗教活动。这些特征通常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特征相吻合,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层,礼制逐渐完善。

 

25.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与能”。不认同这一理念的学派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答案】C

【解析】儒家提倡德行和能力兼备的人才,符合“选贤与能”的理念。墨家也强调兼爱非攻,实际需要具备才能和德行的人来实现其理念,符合“选贤与能”的理念。法家的尚贤思想与儒家、墨家不同,主张废除旧制度,推行量能授官,任人唯贤,因功赐禄的人才选拔、选官制度,将人的行为结果作为论贤的标准。道家崇尚自然无为,对社会的政治变革和选拔人才并不热衷,更多是避世而非参与实际政治,不符合“选贤与能”的理念。 

 

26.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禅让”反复出现

A.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        

B.放弃了血缘世袭传统  

C.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        

D.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

 

【答案】C

【解析】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的“禅让”形式,通过皇帝让位、公卿大臣劝进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模式重复出现的目的和结果主要在于维持和保护权力阶层的利益。具体分析如下:“禅让”是权臣掌握实际军政权力后,通过礼仪和形式的合法化过程来建立新政权。这种形式避免了直接的暴力冲突,但本质上是通过权力斗争实现政权更替。

 

27.表1所列史书皆涉及南宋初年与金朝关系,研讨这一问题,首先应信重的是

A.《宋史》                         

B.《三朝北盟会编》  

C.《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D.《宋史纪事本末》

 

【答案】B

【解析】《三朝北盟汇编》收编了大量第一手史料,且成书时间最早,史料可靠程度最高,因为选B。

 

28.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

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           

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  

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        

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 

 

【答案】A

【解析】李调元在《卖田说》中提到“卖田以佃田”的现象,说明了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这反映了农业生产关系的变化:个体农户将土地卖出后转而租佃更多土地,维持生计。这种租佃关系的盛行并没有改变个体农耕的基本方式,反而是一种延续。

 

29.表2是清末新军第九镇、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这可用于说明新军

A.抵制了列强入侵             

B.导致了军阀势力扩大  

C.引发了军阀混战            

D.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

 

【答案】D

【解析】清末新军的军官来源构成,可以用于说明新军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新军的军官来源多样化,说明其具有较强的社会动员能力,且大多数是接受新思想的学生和知识阶层,助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30.公元前5世纪,波斯的一份契约记载,有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另一份契约记载,商人将份地、农具和种子等租给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据此可知,当时波斯

A.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            

B.地租的征收以实物为主      

C.成为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             

D.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答案】B

【解析】波斯的契约记载了商人承租土地和将土地租给他人的情况,表明了当时波斯的经济关系:地租主要以实物支付,契约明确了租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其它选项的“开始”“最早”“全部”等在材料中看不出来。

 

31.16世纪上半叶,航海家在太平洋开发了连接美洲和亚洲的东风带海上走廊,中后期利用日本洋流从菲律宾群岛航行至美洲西海岸;17世纪初,荷兰人利用西风带环球航行。16至17世纪的航海活动

A.激发“地圆说”的形成        

B.表明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C.导致陆路贸易基本停滞       

D.促进了贵金属的全球流动

 

【答案】D

【解析】16至17世纪的航海活动,特别是连接美洲和亚洲的航线开发,荷兰人利用西风带环球航行的事实,表明了世界贸易的活跃,这些航海活动促进了全球贵金属的流动。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史实。

 

32.17世纪,法国某细布工场雇佣近1700人,分属于制作轮子与刀具、清洗、上色、整经等部门。织布分为多道工序,其中压印、绣花等通常由妇女承担。这可用于说明

A.生产方式变革的条件渐趋成熟           

B.机器大生产强化对工人管理  

C.现代工厂制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D.工业革命促进女性地位提升 

 

【答案】A

【解析】17世纪法国细布工场的分工和雇佣情况,表明了生产方式的演变:分工细致、雇佣大量工人,预示了工业革命的到来,生产方式变革的条件正在成熟。

 

33.1897年,西非黄金海岸成立“土著居民权利保护协会”,主要成员是地方首领和受过西式教育的上层人士。他们成功抵制了殖民者将大片土地宣布为“无人居住土地”的企图。20世纪初,类似团体在非洲其他殖民地也相继成立。这些团体的存在

A.促使和平抗争成为主要斗争形式     

B.推动了非洲首个政党的诞生  

C.帮助大多数地区免于沦为殖民地     

D.促进了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 

 

【答案】D

【解析】西非黄金海岸成立的“土著居民权利保护协会”,以及其后类似团体的存在,反映了非洲民族意识的觉醒,这些团体帮助抵制殖民者的侵略,推动了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

 

34.1917年10月8日,新的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成立,由13名布尔什维克、6名社会革命党人和3名孟什维克组成,布尔什维克党人当选为苏维埃主席。在莫斯科等大城市的苏维埃中,布尔什维克党人也取得了主导地位。这

A.表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       

B.奠定了十月革命胜利的组织基础  

C.加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灭亡       

D.标志著苏维埃政权取代临时政府 

 

【答案】B

【解析】1917年新的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的组成情况,显示了布尔什维克党人在苏维埃中的主导地位,这一变化奠定了十月革命胜利的组织基础。此时资产阶级革命尚未完成,A错误,罗曼诺夫王朝已经灭亡,C错误,十月革命标志苏维埃政权取代临时政府,D错误。

 

35.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英国抱怨美国的行为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和精神“不可饶恕的背叛"。最终,英国停止了对埃及的军事干涉行动。这反映出

A.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    

B.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泛支持

C.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D.西方大国间盟友关系破裂

 

【答案】A

【解析】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美国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反映出美元的国际地位和英国的经济脆弱性,美国的行为显示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其他选项均无法看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共160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东京都市圈包括东京中心城区及外围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推行确解政策,城市功能和人口从东京中心城区向外围地区分散。2000年,项布相关法规,进一步促使大型商业设施(大型购物中心和网购物流中心等)在东京都市圈外围地区开设。然而,由于经济长期低逮,东京中心城区的活力下降。为了扭转这种趋势,东京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减少土地利用限制等措施,促进大型购物中心在中心城区再集聚,图6示意2019年东京都市圈大型商业设施的分布。

(1)指出2000年前后东京都市圈大型购物中心分布的变化特点。(6分)

(2)说明交通布局对东京都市圈大型购物中心分布的有利影响。(6分)

(3)指出东京都市圈网购物流中心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8分)

(4)说明大型购物中心向东京中心城区再集聚的有利条件。(8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在寒冷地区的离(台》地上。流水少量汇于局部洼地。同时带来复磷等管养元素供洼地内湿(水)生植物生长,这些洼地中植物死亡残体分解缓慢且不彻底,以泥炭形式积累,形成典型泥发温地(图7A)。当妮炭堆积高于周边区域时,承元方商发生更化。湿地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块乏,只能生长解类等时贫营养生物,积成过虚的垫状泥炭程层,形成面养型流发混地(图Tb)。

(1)分析寒冷的气候在泥炭湿地发育中的作用。

(2)简述典型泥炭湿地和雨养型泥炭湿地水流方向与生物量的差异。

(3)指出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的地形条件。

(4)说明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过程中,水中营养元素逐步减少的原因。

(5)分析垫状泥炭藓层高于周边地面但仍能处于过湿状态的原因。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同一块耕地上连续耕作,重视水利灌溉、粪肥使用及田间管理,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特征。先秦出现的连作制在两汉发展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冬小麦种植的推广,为豆类作物与大、小麦的轮作提供了条件,麦类作物收获量为播种量的44~200倍,唐代北方麦豆两熟制普及。宋代南方水稻育秧、插秧技术推广与提升,普遍实行稻麦轮作,同时圩田、梯田等大量出现。明清随着美洲作物的传入、双季稻的推广,轮作物种更为丰富,山地、丘陵等得到进一步利用。传统农业的不断发展,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提供了经济支撑。

——摘编自赵德馨主编《中国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

罗马帝国时期,农业中普遍采用轮作制。4世纪后,法兰克人从罗马人那里掌握了二圃耕作方式,轮流耕种全年耕地的1/2。10世纪起,重犁的采用以及长达300年的大垦荒运动,扩大了耕地面积。三圃制流渐流行,耕地依自然条件划分为三大块,分别进行春播(大麦、燕麦等)秋收、秋播(小麦、黑麦等)夏收和休耕。耕地收割完毕和休耕的土地成为"敞地",作为公用牧场。13世纪,豆科植场加入轮种,谷物收获量为播种量的3~4倍。14、15世纪,粗放农业开始向集约农业过渡,农业与畜牧业进一步结合,葡萄、啤酒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增,近代西欧农业的许多特征逐渐形成。    

——摘编白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与西欧古代农业在土地利用方式上的主要差异。(1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和西欧古代农业对文明发展的影响。(12分)

 

【答案】(1) 中国:重视连续耕作和精耕细作:在同一块耕地上连续耕作,重视水利灌溉、粪肥使用及田间管理。

重视多样化种植:包括粮食作物(如小麦、稻米)和经济作物(如豆类),并结合不同季节和地形进行轮作。

重视水稻种植:特别是在南方,水稻育秧、插秧技术的推广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

西方:

轮作制:罗马帝国时期普遍采用轮作制,4世纪后的法兰克人采用二圃耕作方式,10世纪后推广三圃制,耕地依自然条件划分为三大块,分别进行春播、秋播和休耕。

存在大量公用牧场:耕地收割完毕和休耕的土地成为公用牧场,用于放牧。

粮食作物为主:主要种植小麦、大麦、黑麦等谷物,同时在13世纪后加入豆科植物进行轮作。

4.粗放农业向集约农业过渡:14、15世纪,农业生产开始向集约化发展,种植葡萄、啤酒花等经济作物。

(2)中国:古代农业的不断发展为中华文明的持续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水利灌溉、粪肥使用、稻麦轮作等技术的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发展。

农业的繁荣促进了城市和手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的复杂社会结构。

西欧:

农业是西欧封建经济的重要支柱,轮作制和三圃制的推广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了粮食产量。

重犁和轮作制等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与畜牧业的结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样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为近代西欧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析】42大题考察中西方农业文明的对比。通过对比中国与西欧古代农业在土地利用方式上的差异,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理解不同文明在同一领域的异同。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32年中国重要新闻标题摘编如下:

锦州撤防辽西尽陷;蒋汪昨晚在杭晤谈;溥仪竟作傀儡;日本大批军批昨日到沪;蒋汪均决长住首都:日本毁我经济中心,上海闸北惨化灰烬;日军自昨晨猛烈总攻,我军沉勇坚守击退之;十九路军奉令开闽;蒋介石又做鄂豫皖“剿赤”总司令;全国红军继续大获全胜;国民党军阀大调白军布置进攻苏区;日军果进犯热河;湘鄂赣红军二次大胜利;国民党进攻苏区;愧儡组织近状;全线出击,红军捷报频传。

——摘编自陈益民、江沛主编《老新闻1931-1939》

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择取材料中的有关时事,拟定一个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主题正确,运用材料,史实准确,评论合理。)  

 

【答案】主题:1932年中国在内忧外患中的挣扎与奋进

1932年的中国,内忧外患并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外部威胁:日本军队进攻锦州、上海和热河,严重威胁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安全。日军的侵略不仅造成了经济中心的毁坏,还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傀儡政权:溥仪成为日本的傀儡,表明了日本企图通过扶植傀儡政权来控制中国。

内部困境:国民党与红军之间的内战仍在继续,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对红军的“剿赤”行动和红军的反击,造成了国家内部的分裂和动荡。蒋介石与汪精卫的会谈,显示了国民党内部试图通过政治协商来解决内部矛盾的努力,但结果并不理想。

抗战与革命:尽管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十九路军和其他部队依然沉勇坚守,显示了中国军队的抵抗意志和民族精神。红军在湘鄂赣等地的胜利,反映了中国革命力量的不断壮大,为未来的抗战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1932年的中国,尽管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但各方力量的奋战与努力,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解析】考察学生是否了解1932年中国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包括中日战争、国共内战等重大事件。是否具备从历史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力。是否掌握撰写历史评论的基本方法,能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评论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起一些原来没有的工业制造部门,如汽车、重型机器、新式车床等。此后机械制造业获得长足发展,形成东北、西南、西北、中南等各具特色的制造基地。装备制造业作为中国最大的制造业部门,在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重大装备研制开发能力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机械工业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十年间创新成果丰硕,机械产品自给率超过85%,国产“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机组等成套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机械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中国装备制造业稳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徐念沙《十年辉煌挺起装备制造的脊梁》等

(1)根据材料,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答案】(1) “一五”计划期间,建立了汽车、重型机器、新式车床等原来没有的工业制造部门,机械制造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东北、西南、西北、中南等各具特色的制造基地。

改革开放后,装备制造业作为中国最大的制造业部门,在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重大装备研制开发能力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

新时代发展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机械产品自给率超过85%。三代核电机组等成套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机械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2)党中央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制定了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注重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提升了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机械工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转型升级步伐,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国内外市场对高质量机械产品的需求增加,推动了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解析】通过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和工业发展的了解。通过新时代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及推动因素,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国家发展政策和成就的理解。要求学生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工业发展的过程和原因,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和历史发展的理解。

 

猜你喜欢

2024河南省高考填报志愿模拟演练入口 怎么填报

2024-06-09

2024河南省报考平台官网登录入口 在哪登录

2024-06-09

2024河南教育考试院官网入口

2024-06-09

河南省考生服务平台入口

2024-06-09

2024年河南高考成绩几月几号公布 几点出分

2024-06-09

2024河南高考文科一分一段表 位次及排名查询

2024-06-09

2024河南高考理科一分一段表 位次及排名查询

2024-06-09

2024河南高考本科分数线预估 本科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

2024-06-09

预估2024河南高考本科分数线 录取线预计是多少

2024-06-09

2024河南高考各批次分数线预测 本专科分数线预计多少分

202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