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优势表现在师资、教材和课程设置与国外教育资源紧密接轨,有利于学生接受中西方文化教育。在教育上,中外合作办学学院与国内的一些高等学府有许多区别。学院采用的教材与国外教材一致,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的教育方式更灵敏,时时坚持更新。
2、语言优势指的是这些校园注重学生的语言本质和口语练习,部分课程施行双语教育。一般来说,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学院许多都是面向全国招生,校方会开设英语强化课程,有针对性地进步学生的英语水平。
3、工作优势指的是这些学生有机会在国外创业,在国内也常常被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青睐。据了解,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的毕业生,其遍及的工作流向为外资企业。以悉尼工为例,其毕业生的工作率基本达100%,除15%出国继续深造外,国内工作范畴多为外资企业、中外商务机构或外经贸公司。中外合作办学学院一般会和一些外资企业坚持长时间合作关系,为学生供给很多的实习、工作机会。
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要比普通专业贵上不少,在这里要分两方面进行剖析,一是国内学费,二是国外学费。
通常我们在志愿填报书上面看到的学费,一般都是孩子在国内上学的每年学费,最低的也有接近2万元一年,最贵的超过6万也属正常。专业后面可能还会注明:国外学习期间,学费按照当年标准收取。也就是说在国外上学时的学费,还会根据时间不同有变动。一般不会低于国内学习的费用,甚至有些项目超过了10万元,甚至更高。
公办大学有国家财政内补贴,合作办学就大部分都没有了,少了的部分就体现在学费上了。
从深造读研方面来考虑,除去有保研名额的合办专业,其他专业不太适合国内考研。
从西浦毕业后,在英国留学的付雅琪回忆起本科阶段的选择。在课程设置、经济成本等综合考虑下,她选择了“4+0”模式,在国内完成了本科学业,但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教育背景仍为她申请海外研究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中外合办院校提供的平台、人脉与资源,让我获得了语言、学习能力等软、硬实力,为我的人生与未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她同时提到,学生进入中外合作办学高校,需要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律意识,如果无法自我约束,“高投入”也不一定会带来“高回报”。
除了通过高考统考和综合评价招生进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疫情期间,还有部分收到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因疫情无法出国求学的留学生以交流生方式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实行“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