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第一所培养海军人才的学校是福建船政学堂。
福建船政学堂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养海军 人才的学校,也是中国近代航海教育和海军教育的发源地。
学堂由左宗棠奏请创办,在船政大臣沈葆祯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设立。初建时称为“求是堂艺局”。1867年马尾造船厂建成后搬迁至马尾遂改名为船政学堂。船政学堂-支为"前学堂"学习造船,"后学堂"学习航海,另一支为绘事院、艺圃,培养技工。
办学历史
1866年12月开始招生,对象多是贫寒学生或华侨子弟。年龄在15岁左右。学制前学堂8年,后学堂5年。次年1月6日,正式开学。
分别由法国、英国教习授课或外籍技术人员兼课,师资力量较强。除教授书本知识外,强调实习,造船专业深入车间从事体力劳动,实习船体的设计,装配蒸汽机;驾驶专业配有专用的练船,让学生上船训练驾驶与演炮,并远航南北洋。1877年首次派出留学生赴英、法等国学习。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3月,船政学堂扩大招生,学制定为6年。前学堂除保留初期的基础课外,又增设高等代数等。艺圃分为艺徒学堂、匠首学堂,学制均为3年,课程设置进一步正规化。到1911年,前后学堂培养了629名造船、航海人才,派出留学生107名,成为中国近代海军人才的摇篮,严复、刘步蟾、萨镇冰等著名人物,都为学堂早期毕业生。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福州船政学堂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卓越的贡献,成为了中国海军建设的发源地。这所学校不仅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海军人才,更引领了中国近代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它的故事,就如同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充满了传奇色彩。
福州船政学堂的创办人是左宗棠,他深知要建设强大的海军,光靠购买军舰是远远不够的。他强调:“船政之根本在于学堂。”因此,他倾注了大量心血来建设这所学校,使其成为培养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
福州船政学堂的教学非常严谨,其教学内容既包括传统经典学科,如四书五经等,更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知识,如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此外,船政学堂还特别注重实践教育,学生需要接受严格的航海和作战训练,掌握实际的船舶驾驶和作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