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意义:
1、这是汉武帝向匈奴宣战的标志,在匈奴的西面构筑强大的壁垒,以获得军事地理上的优势。
2、中原缺马,所以在长期与匈奴对抗中都处于劣势。西域产马,张骞通西域使汉朝在马这个重要环节上得以与匈奴抗衡。
3、中原与西域沟通,大大增强了双边贸易往来。
4、开拓大汉疆土,宣扬大汉国威。
长远意义:
1、从先秦以来,中国一直处在中原这个较闭塞的地域。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第一次走向了世界,也让世界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加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政治、物资、科技等的交流。之后中国与大食、波斯、印度甚至古罗马都有了交流。
2、现在中国有如此广大的国土,张骞和汉武帝可谓居功至伟。
3、使西域人民不再受野蛮匈奴部落的压迫,转而接受先进的中原文化。从长远来看,这是西域现在成为中国领土的文化、思想意识基础。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西汉初年,匈奴冒顿单于征服西域,以西域作为军事上的据点和经济上的后盾,经常侵占汉朝的领土,骚扰和掠夺中原居民。西汉逐渐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特别是汉武帝即位后,从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迁的大月氏有报匈奴世仇之意,但苦于无人相助,便决定沟通与西域的联系,欲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一是招与匈奴有矛盾的乌孙东归故地,以断匈奴右臂;二是宣扬国威,劝说西域诸国与汉联合,使之成为汉王朝之外臣。
张骞出使西域,接触到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是汉朝开始对西域各国有所了解,使汉朝与西域建立了友好关系,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使西域正式归西汉政府管辖打下了基础。汉朝使者不断往来于西域诸国,一年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都用“博望侯”的名义,以取信于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