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鸿儒
【事迹】
作为地面上的“天空”,飞行器的“摇篮”,风洞见证着我国东风系列导弹、神舟系列飞船等国之重器的诞生与成长。俞鸿儒院士,就是我国高超声速风洞奠基人,研究风洞技术已有60余年。在国家资金紧张之际,俞鸿儒选择了省钱的研究路径,成功完成试验!在报国家奖项时,作为主要设计者的他却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最后。
刘玲琍
【事迹】
刘玲琍是湖南衡阳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她扎根讲台,坚持做一件事,就是让听障孩子在有爱的环境中,学习开口说话。刘老师自编教材,自创唇舌操、触摸法和情境教学法,每天一对一教学,让学生感受气流的大小,声带的震动。33年来,她教的80多名听障学生中有20多名考上了大学。
孟二梅
【事迹】
2023年7月,北京地区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她在落坡岭社区与外界失联前接收到的最后一条信息是:二梅同志,我责令你务必保证转移至落坡岭乘客的安全!孟二梅接到任务后,积极救助滞留乘客,落坡岭社区物资储备少、老年人口多,整整两天时间,落坡岭与外界几乎隔绝,在断水、断电、断网的情况下,她带领社区300名老弱病残居民,想尽办法让近千名被困乘客在暴雨中免于冻饿。
张雨霏
【事迹】
世锦赛、大运会、亚运会、世界杯三站,2023年,张雨霏参加59个项目,拿下23块金牌,平均4天一场比赛。“有些比赛是为了国家,将国家的责任扛在肩上,只有一个字:做!”巴黎奥运倒计时,张雨霏说想做世界的“蝶后”,加油!
杨华德
【事迹】
今年60岁的农业专家杨华德,援助非洲布隆迪已有9年。在杨华德和团队手把手帮助下,布隆迪水稻产量由平均每公顷3吨提升至10吨。杨华德带出的布隆迪学生,不仅自家水稻种得好,还被派往邻国传播先进经验。
牛犇
【事迹】
89岁的国家一级演员牛犇,70多年来精心刻画了200多个经典荧幕形象。即便是很小的角色,他都会全力以赴;他从不给别人添麻烦,没有助理,不用替身,受伤后打上麻药也要完成角色。“我不用人扶,哪跌倒哪爬起来。”
穆言灵
【事迹】
穆言灵和她的丈夫都是热爱中国文化的美国人,他们创立了“鼓岭之友”,并奔走于美国的东西海岸间,寻找那些尘封在鼓岭柳杉和欧美式老房子里的人物,让美好的记忆重新鲜活起来,续写着中美两国民间浓厚情谊往来的佳话。
张连钢
【事迹】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而在立项之初,自动化码头技术被国外垄断。“越遇到困难越来劲,越遇到难题,越能激发我的斗志。”张连钢和团队留下几十万字的分析报告和两千多份技术会议记录,用1000多天就完成国外常规8到10年建设任务。
萧凯恩
【事迹】
香港视障歌唱演员萧凯恩,3个月大时,因眼癌摘除眼球。她通过摸盲文点字乐谱和听录音反复背诵,一点一点学会了弹钢琴。她在黑暗中追逐音乐梦想,20岁时已赢得超70个音乐比赛奖项。即使身体残疾,她依旧经常参加义演筹集善款。“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你努力,就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
【事迹】
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近些年,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勇担使命,驾驶着“轰-6k”战巡南海、绕飞台岛、演兵西太,飞出了不断延伸的时代航迹。一次考核中,他们在起飞晚了22分钟的情况下,逆转绝境,夺得团体第一名。从单打独斗,到成体系作战,中国空军越飞越高,越飞越强!
观看了《感动中国》,我深受触动。这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物,用他们的行动和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奉献和坚持。
他们中有的是科研工作者,为了国家的科技进步默默付出;有的是教育工作者,坚守在教育的最前线,为孩子们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还有的是普通的百姓,但在关键时刻,他们选择站出来,为他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们的行为让我深刻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时代的推动者,只要我们有心、有爱、有责任。他们的事迹激励我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工作,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要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