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11时6分12秒,迎来春分节气。“春分”的分,意思是一半,是一分为二,季节平分、昼夜平分、寒暑平衡。春分的气候特点:天气温暖,阳光明媚。
春分,意味着季节平分,传统以立春到立夏之间为春季,而春分日正处于两个节气之中,正好平分了春季;还意味着昼夜平分,在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据元吴澄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春分后,我国南方开始进入强对流天气多发期。随着天气回暖,泥土解冻,北方地区的沙尘天气也增多起来。《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是春分的最大特点。春分是太阳黄经一个轮回的开始,此时,阳在正东,阴在正西,由此昼夜平分,冷热均衡。
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由赤道继续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南半球与之相反。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后中国除青藏高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北部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初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玄鸟,燕也,燕子飞来时,万紫千红的春天也到了,原野上百草回芽,天地间桃红李白;雷乃发声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始电至,盖盛夏无雷之时,电亦有之,可见矣。
“春分到,蛋儿俏。"我国自古就有“春分立蛋”的传统,这一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相传在春分这一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很多地方还会举行立蛋比赛,以此庆祝春天的来临。
随着天气转暖,春分时节,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春耕、春种的繁忙阶段,民间有春分“送春牛”的习俗,这送的不是真的牛,而是“春牛图”。人们将农历节气印在二开的红纸和黄纸上,再画上耕田劳作的图案,将它们挨家挨户送出去,并说些与春耕有关的吉祥话,来祈福耕田顺利、五谷丰登。
春来万物生,春分也是吃春菜最好的时节。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春分吃春菜的习俗,以前“春菜”特指一种野苋菜,也叫“春碧蒿”,采回的春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流传至今,品春菜的选择范围更广泛了,可以是荠菜、芦笋、香椿、春笋……人们一口“鲜”一口“嫩”地,把春天通通吃进肚子里。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除了品尝春天的味道,人们还会在春分时节放风筝和踏青赏花,尽情拥抱春天。此时,天气温暖舒适,百花渐放,十分适合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享受暖阳,放风筝还可以舒展筋骨、活动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