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立春准确时间是2月4日16点26分53秒,星期日,农历腊月廿(二十)五。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它标志着冬天结束和春天到来。因为这一天是四季的开端,春气开始降临,所以称为“立春”。
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此时的立春已经超过了农历24节气只标示节令与气候的功能,而是已经被当成一个节日了,因此在历史上便演化出了许多围绕立春而举办的活动及民俗,如“春娃”、“春鞭”、“春卷”、“打春”、“春酒”、“春牛”等等。
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之俗,一个“咬”字道出节令的众多食俗。春盘春饼是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或自食,称为春盘。
立春被视为一年之始,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躲太岁”的活动。太岁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是掌管一年吉凶的神灵,所以在太岁轮换的时候要格外小心,避免冲撞到太岁而招来霉运。这种习俗源自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太岁代表着能量场,其轮换时容易对人体造成影响。
根据生肖以及年龄因素,部分人在立春当天被认为较易“犯太岁”。如与次年生肖相冲突的狗,破刑太岁的牛羊,与太岁生肖龙相害的兔,以及包含数字9和其倍数的年龄等。这些人会选择在这一天减少外出,避免参与劳作或争执。现代社会中这种习俗已不被广泛认可,但在少数区域的传统民俗活动中仍保留下来。
近现代以来,这类说法逐渐不被主流文化接受。但在一些保守的乡村地区,由于缺乏科学普及知识,仍有部分村民在立春这天选择待在家中、不剪头发、避免劳作等。这主要是出于谨慎,尽管他们可能并不完全相信其中迷信成分。
所以这种习俗的存在,不能简单等同于“迷信”。它反映的更多是一种文化心理,一种对未知的敬畏和宽容。这种文化心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精神特征。即使在科学时代,这种对未知的畏惧以及因此而生的规避行为,也不完全是非理性的。
所以这种习俗的消逝,既代表着文化的进步,也代表着一种心理特征的衰退。我们不能轻视这种习俗代表的文化情怀,更不能盲目自大地否定其中蕴含的智慧。“立春躲太岁”代表的,是中华民族面对未知时谨慎求证、慎言慎行的美德。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我们不能丢失的精神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