庠(xiáng)最早出现在商代。根据史料记载,商代的学校除了“序”,还包括其他形式的教育机构,如“学”和“瞽宗”。在这些学校中,"庠"承担着养老和道德伦理教育的功能,同时也是习射和射箭技术的学习场所。商代贵族非常重视学校教育,设立了贵族学校——序、庠、学、瞽宗,这些是中国最早的官学雏形。
序则在周代出现。周代的学校,尤其是王城内的大学,称为“辟雍”,而诸侯国的大学则称为“泮宫”(pàn gōng)。乡学则按照地方行政系统分为州设“序”、党设“庠”、闾里设“塾”和“校”。周代的学校更注重礼仪、政治和文学方面的教育,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的特征。
综上所述,庠起源于商代,主要用于养老和道德伦理教育;而序起源于周代,主要侧重于礼仪、政治和文学教育。
《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
《旧唐书·儒学传上·萧德言》:“自隋氏版荡,庠序无闻。”
宋·田况《儒林公议》卷上:时山东人石介、孙复皆好醇儒,为直讲,力相赞和,期兴庠序。然向学者少,无法利以劝之。
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学子愤慨于庠序,商贾喧噪于廛市。”
《后汉书·左雄传》:“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动有庠序之仪。”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战主国》:“僧徒肃穆,众仪庠序。”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纤手举而淡泞风光,玉步移而威仪庠序。”
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释容体》:“庠序,举动安详肃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