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朝皇权独尊:(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2)秦朝皇帝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3)秦朝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朕为始皇,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其一,分封制强大的历史惯性。
虽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全面郡县制,但从西周开始直至战国时期一直实行的诸侯分封制依然占据着广大人民的心,丞相王绾就曾建议秦始皇在燕、齐、楚三地实行分封制,而被秦始皇灭掉的山东六国贵族更是希望天下能重新变为分封制的天下。然而,由于李斯建议秦始皇以西周分封导致天下战乱连绵为鉴,秦始皇遂依旧实行郡县制,否决了依然具有强大历史惯性的分封制。这样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们开始离心离德了。
其二,峻急酷烈的统治政策。
秦朝实行“尚农抑商”政策,这样商人就倍受歧视和虐待,自然不会拥护统治者;而被重视的农民中有很多刑徒因秦始皇峻急地修长城、造阿房宫、修秦始皇陵、修直道、驰道而不停地服劳役、交赋税,这样农民也受不了统治者;对于贵族,秦始皇迁移了12万户山东六国贵族到咸阳,既想就近控制贵族,又想吸收贵族发展经济的经验来刺激首都的经济发展,然而贵族们尤其是原山东六国的贵族们依然复国之心不死,妄图靠刺杀秦始皇、搞土地兼并来徐图复辟,这样贵族与统治者也貌合神离。总之秦朝统一中国后的各项严刑峻法政策,极少能使同时代的各阶层人民感受到幸福并支持统治者。
其三,军队的不合理配置。
秦始皇灭掉六国后,派将军蒙恬率军30万北逐匈奴,又派尉屠睢率军50万南平百越,而国都则只部署了少量军队,这样重视向外部部署大批军队而国内空虚,一旦有变,边境军队营救国都就显得鞭长莫及,毕竟远水难灭近火。后来的陈胜吴广起义,秦朝首都极为空虚,起义军的周文部曾一度攻入关中,大有覆灭秦朝之势,而北方九原王离军鞭长莫及,南方百越赵佗军拥兵自重,最后秦将章邯不得不组织刑徒军来平叛,可见军队的不合理配置使得秦朝平叛都得依仗罪犯,刑徒军用来平定陈胜吴广起义可能勉强可以,但要平定之后的六国贵族叛乱就力不从心了。
其四,秦始皇继承人问题的悬而未决。
秦始皇生前不曾明确宣布其继承人,这给阴谋家赵高以极大的投机钻营空间,他死时诏书被赵高截留,而后赵高联合李斯篡改遗诏改立少子胡亥,并杀死长子扶苏、大将蒙恬。之后昏君胡亥和阴谋家赵高变本加厉地延续秦始皇的严刑峻法,导致以上三个原因造成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于是秦末大起义、六国贵族大叛乱相继爆发,最终将秦朝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