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的教授,因吃饭太认真带火冷门专业——考古学。从考上北大算起,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张良仁已经干了36年的考古工作,却发现考古仍然是一个“冷门专业”。如果年轻人不喜欢,就很难传承下去。于是,54岁的他决定重学普通话、学习拍视频,并将考古与美食相结合,最终因认真吃饭而走红。
张良仁主要从事中国西北和欧亚大陆史前考古工作,曾主持甘肃张掖黑水国遗址的发掘,目前还主持着中俄和中伊合作的考古项目。他发现了中国人在2000年前就已经有了“撸串”的历史,而油条与奸臣秦桧有关。
张良仁的故事激发了人们对考古学的兴趣。他的努力让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学科重新焕发出了活力。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需求应该多样化,不应仅局限于传统的热门专业。像考古学这样的冷门专业也有着它的价值和意义。
点开张教授的某短视频账号,扑面而来的不是一股书卷气,而是浓浓的饭菜香。上述知识点,正来自系列视频“考古学家的美食之旅”。
单看短视频标题,让人食指大动、馋虫为之一振——柴火馄饨、鸭油烧饼、糖粥藕、酸菜鱼。张教授的美食足迹,也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大唐不夜城、吐鲁番、香港。可看看视频,就会发现“吃播”之意不在吃,美味佳肴终究是错付了。一顿饭竟被拆解成无数个知识点,饭还没吃上一口,历史考古的“精神食粮”却很对人胃口。
镜头前,54岁的张教授“戏精”上身,变身网红,性格相当“社牛”。镜头后,张教授低调谦逊、治学严谨,因为口才和普通话不好,从事36年考古的他,一度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之所以选择破圈而出,因为他希望借短视频的火,让“冷门”的考古知识热起来,被更多年轻人了解、喜爱,吸引更多有志于考古的伙伴投身其中。
如果说,知识的获取有门槛,那今时今日,有一批“知识主播”正成为拆门槛的人。借助这些教授、院士抽丝剥茧,妙趣横生的精彩演绎,深奥复杂的知识也变得通俗易懂;冷门的内容也能激发“追更”的兴趣。
与单调的文字、繁复的表格相比,用视频影像传播知识,用最有趣的方式,播撒知识的种子,也更容易让受众接受和喜爱。今时今日,钻研冷门学问的大家,不仅有坐稳“冷板凳”的定力,也有“炒热”知识大餐的厨艺。有网友评价短视频中的他是 “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孤独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