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作用,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在这些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为根本的矛盾,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总动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表现形式。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是不断推动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必须不断地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同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也必须得到解决。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则是经济基础的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反映。只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社会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这一理论把手段和目的统一起来,廓清了不合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我们能够从更深层次认识社会主义,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随着实践的推进逐步深入。我们必须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在根本任务与发展目标的辩证统一中,全面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