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
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这四杰在唐诗发展上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杜甫诗赞他们“不废江河万古流”。他们反对以上官仪为首的宫廷诗人的浮艳诗风,批评这种诗是“争构纤维,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主张诗风革新。在创作上,他们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表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代表了诗歌创作的健康方向。
骆宾王(619--约687),字观光,唐朝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位,文绩曾震动唐初,显赫一时。他自幼聪慧过人,七岁便即景赋《咏鹅》,被誉为江南神童。他在文坛上成就颇高,但是在仕途上却屡遭失败。武周光宅元年,他与徐敬业扬州起兵,反对武后专权,其间写下了著名的《讨武曌檄》。兵败后,骆宾王去向众说纷纭。
骆宾王的文学成就巨大。他的文学思想对荡涤六朝文学颓波,革新初唐浮靡诗风,开辟唐代文学的繁荣局面做出了贡献,因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人物,长期来受到人们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