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赋分是指将考生的实际分数按照一定的规则转换成对应分数。这种转换的目的是为了平衡不同学科之间的难度差异,确保不同学科的考生在分数上具有可比性。赋分通常采用等级制度,将考生实际分数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一个分数段。
对于那些在某一门学科表现出色的学生,高考赋分可能对其更有利。由于这些学生在该学科上的出色表现,他们在该学科上的分数经过赋分后可能更高,从而提高总分。相反,那些各科成绩平均的学生,在高考赋分制度下可能处于相对劣势,因为他们的各科分数经过赋分后可能差别不大。
高考赋分对哪个层次的学生有利,取决于具体情况。理论上,高考赋分对所有学生都是公平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可能对那些在某一门学科表现出色的学生更为有利,也有可能对城市学生更为有利。
1、高考赋分的利:有利于缩小学科间的难度差距
因为新高考实行的是“3+3”和“3+1+2”的选科制度,在志愿填报和录取时也是看所有科目分数的总和,如果不使用赋分制,那么选择了难度较大的学科的同学分数必然会低于其他人,对这部分同学显得不公平;
所以使用赋分制让大家从原始分数的比较变成了学科排名之间的比较,从而将学科之间的难度差距缩小,就让所有的同学处于同一起跑线,实现了录取时对总分进行位次排名的合理化。
2、高考赋分的弊:难度教小学科换算后分差变大
赋分制是用单科排名来计算单科的换算分数,举个例子,某考生在政治科目的原始成绩是75分,在等级排列中属于B等级,假设划入B等级所有考生的原始成绩区间为82~61分;那么,根据等级赋分转换公式和B等级的赋分区间(85~71),将该考生的原始成绩转换成等级成绩后就为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