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军事压力。在二战后期,日本面临着盟军的巨大军事压力。盟军对日本本土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造成了日本的城市和工业基础的严重破坏。此外,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连续胜利使得日本的军事地位岌岌可危。盟军的海陆空部队不断向日本本土逼近,使得日本在战略上陷入了孤立和被迫守势。
第二,经济崩溃。日本在战争中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同时遭受了盟军的封锁和打击。战争期间,日本的工业产能严重下降,粮食和物资短缺,通货膨胀严重,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这使得日本政府难以维持战争的持续进行,并面对着经济崩溃的严重威胁。
第三,政治内部压力。在二战末期,日本内部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动荡。军队内部存在着派系斗争和权力争夺,政府和军队之间的协调困难重重。同时,日本民众对战争的疲惫、对政府的不满和对战争伤亡的担忧也在不断增加。这些因素导致了日本政府内部的分裂和日益丧失继续战争的决心。
第四,原子弹爆炸。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城市破坏。这两次原子弹爆炸震惊了日本政府和民众,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恐怖和无法控制的破坏力。原子弹的投放使得日本政府和军队内部的讨论趋向于寻求和平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军事压力、经济崩溃、政治内部压力以及原子弹爆炸等多方面的因素作用的结果。
日本投降是1945年8月15日,在1945年8月15日上午,日本天皇正式向全日本发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以及无条件投降的公告。并且在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日本外相和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分别代表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日军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在日本宣布投降前四个小时,中、美、英、苏四国领导人,就发表了日本投降的讲话。日本时间当天正午十二点,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布了《终战诏书》的录音。
这个诏书共815个字,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刚好和日期巧合。而诏书的内容,投降表述十分隐晦,反倒对侵略的合理性言之凿凿。
这份诏书因为措辞原因没能让同盟国接受。日本必须向同盟国递交正式投降书才算投降,抗战也才算真正取得胜利,因此8月15日,没有成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有人声称这份诏书就是一份“护皇应变诏书”,换而言之,就是为了维护日本天皇的“尊严”,掩盖日本侵华的行为以及发起战争的险恶用心,才写出了这样一份投降诏书,自然引起了各个国家的不满。
因此8月15日这天只是宣布了日本投降的消息,并且在世界各国的见证下,日本提交了投降诏书,却没有签订正式的投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