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高考志愿卡一个账号仅支持1人使用,不能多人使用。志愿卡的功能,一般会有查询大学、查询专业、性格测评、智能填报这几个功能。
所谓的智能其实就是一个表格筛选的功能。这个表格的数据就是来自各招生考试院的历年的录取分数线和最新的招生计划表。
一般会把你的分数转换为去年的分数,有的高考志愿卡直接不转换,就在这个基础上直接上30分,下30分,把你可以报考的院校及专业全部筛选出来了,再根据你想学的专业和想去的城市做一个二次筛选,你的志愿表格就能出来了。
第一,数据的准确性。数据是否准确是志愿填报辅助系统最致命的问题,毕竟考生和家长想节省的时间不能以数据的错误为代价,而且部分高考志愿卡因为数据来源多种多样,数据常出现“九真一假”的情况,乍眼一看没啥问题,但每个细节都可能是定时炸弹,反而增加了考生和家长的查询工作量和填报焦虑感。
第二,算法的可靠性。大部分高考志愿填报辅助系统的功能,都会包含“推荐适合学校”“生成志愿方案”的功能,表面看起来方便快捷,但若无可靠的算法,实际生成的方案将“千篇一律”。
第三,功能是否简洁。在对历年高考考生和家长的采访中,抱怨市面上“志愿卡”功能复杂、用户体验差的声音不在少数,很多家长抱着“买个方便”的心态购买了志愿卡,却花费了更多的学习成本。
提示:下方“测一测我能上的大学”,是根据人工智能大数据来具体进行分析,以及根据各高校历年的招生录取数据,结合各省招生政策,理性分析录取概率,输入分数、省份、文理科,即可了解稳、冲、保能上哪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