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上的阴阳指的是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山是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东升西落的太阳光能照射到山的南面,而无法照射到山的北面,所以山南为阳,而山北为阴。
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我国许多地名如“江阴”、“ 汉阳”、“ 华阴”、“ 衡阳”、“ 汉阳”、“ 汉阴”、“ 华阴”等,古诗文中也经常出现一些山水阴阳位置的问题,像《愚公移山》“河阳之北”,“达于汉阴”等等,其实要理解好这些根源,涉及到古文化常识、地理知识。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太阳照射角度问题
中国位于北半球,国土大部分地处北回归线23°26′N以北的中纬度地区,北回归线以南的只有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的局部,只有海南全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最北端和最南端跨纬度近50°,也就是说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照射角度都是斜射。
我们都知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南北“轴”是斜着绕太阳旋转的。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形成的黄赤交角约为23°26'。因此,能得到太阳直射的地方,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界线是23°26′N,即北回归线;最南界线到23°26′S,即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23°26′S~23°26′N作周年往返移动,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个区域内才可以得到太阳的直射,直射的地方简单平说就是站在地上是看不到自己人影的,斜射的地方是可以见到自己影子。
这样我们对上面的地名位置就好理解了,河阳就是黄河的北岸,汉阴是汉水的南岸,华阴应该是华山的北面,衡阳则是衡山的南面。
阴,阳,这里就是指山的阴面和阳面。
山怎么分别它的阴面和阳面呢?在中国的古代认为,在长江以北地区山南,水北为阳,反之山北,水南为阴。
为什么以长江为界?这是一个地理学的问题,其实现在划分南北方不再以长江为界,而是以秦岭淮河为界,而且这个界限,这几年也在逐渐的向北推移。这是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这个是一个大的话题,今天在这里不能展开讲。等大家以后学习一点地理知识之后,咱们可以系统的讨论这个问题,很有趣的。
这里我们只讲山的阴阳,山的阴面就是山的北坡,大家会发现很多山的北坡,都是相对南坡来说,是比较陡峭的,植被也相对稀少,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冷空气大多来自于北方,山的北坡的岩石承受了更多的冷空气,岩石的质地会变得更加脆弱。当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与北方的冷空气在山顶交汇之后,往往容易形成降水,很多时候山下没有下雨,可是山上一直阴雨连绵,或者是雾气缭绕就是这个原因。
当山顶的降水向下流动的时候,会更多的流向岩石质地比较疏松,地势比较陡峭的北坡。这就是本来因为岩石质地疏松而容易脱落的北坡,变得更加陡峭。而且受冷空气的影响,植被也比较稀疏。
中国的古人观察天地,动植物的变化而决定对阴阳的判断。
自然,植被较为稀疏,地势较为陡峭的北坡,就认为是山的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