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志愿服务培训和实际工作,增强了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和帮扶弱势群体意识,使他们学会与人团结合作,依靠团队力量去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培养帮助残障观众、残奥会运动员或者其它弱势群体的技能和树立帮扶意识,使他们从中学会关心他人,并延及关心整个社会,学习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并延及服务于整个社会和人民的利益。
党的十九大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志愿者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人。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志愿服务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经过多年发展,志愿服务逐渐进入组织化、规范化轨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成为社会健康稳定运转的重要润滑剂。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上形成巨大的正能量。
志愿服务具备独特的精神价值。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无怨无悔地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到社区帮扶别人;他们放弃优越安逸的生活,远赴偏远贫困地区支教育人;他们以奉献为乐,积极参加大型社会活动,到活动场所维护活动秩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志愿者!志愿者们在把爱心送给别人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让整个社会更加温暖。这些志愿服务活动接力似的从一个人手上交接到另一个人手上,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暖流。
1、志愿者是无偿,不是开业、打工,而是不计报酬的。
2、志愿者不是救世主,而是与被帮助者处于平等、互相尊重的地位。
3、志愿者不仅是给予了他们帮助,同时也得到了收获——自我的一种成长。
4、志愿者的出发点不是好奇心的满足,而是对社会的回报。
5、志愿者不是指挥者、教育者,而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