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凉州词》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凉州词》表达了作者对表达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
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凉州词》也展现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概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戌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
《凉州词》中的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写得苍凉慷概,悲而不失其状,虽极力渲染戌卒不得返乡的怨情,打没有半点頽丧消沉的情调,表现诗人豁达广阔胸怀。
《凉州词》的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王之涣辞官,过了十五年的自由生活。《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十五年期间,即开元十五年(727)至二十九年(741)间。出自唐朝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极多人都耳熟能详。说到这首诗,还有几个故事。《凉州词》第一个是旗亭画壁的故事,记载于唐代文人薛用弱的《集异记》中。故事说的是王之涣和王昌龄、高适有一回到旗亭(也就是高挂酒旗的酒楼)喝酒,席间有四位京师歌女献唱。
三位诗人悄悄约定,倘若谁的诗被席下歌女编曲唱出的多,谁就是三人中的大佬。王昌龄和高适的诗先后被前面三位歌女唱出来,两人很得意。
但等到出场的较漂亮女孩弹唱之时,王之涣开始得意了,因为她唱的就是这首凉州词。这事虽有史籍记载,但故事的真伪已不好考辨。不过,这首诗影响深远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凉州词》的第二个故事讲的是明代大学士解缙奉命为明成祖朱棣的折扇题诗,题写内容就是这首《凉州词》,但他疏忽间却少写了一个“间”字,急中生智声称这是一首小令,读作: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竟然也顺达通畅、意境契合。《凉州词》这个故事还有主人公是慈禧太后和一位书法家的版本,但这种场面不符合朝廷规制,多半是戏说慈禧的无厘头了。但不管怎么样,都验证了《凉州词》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