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考试后,老师和家长就要淡化考试的成绩,而更加重视学生心态的调整和考试的总结。
很多人恰恰相反,考完试,考得好了,骄傲自满,后面三个月的复习越来越浮躁,静不下心来复习;考得不好的,悲观绝望,一蹶不振,错失了二轮复习这个关键期,这两类学生都会在高考中吃大亏。
“一模”考试后,不要简单地把考试归纳为“考得好”、“考得不好”,而是要具体分析哪些科目考得不好,考得不好的是哪些章节的知识,是哪些题型,这些题目为什么做得不好,具体分析,找准问题,就要放平心态,在二轮复习中进行有针对性地弥补,最后起到提升成绩的目的。
从以往的情况看,多数学生的高考成绩都要高于“一模”考试的成绩,这是因为“一模”考试的试卷会模仿高考题,难度已经接近甚至超过高考的难度,但是学生复习的“火候”还不足,所以成绩还不理想,这个很正常,只要不放弃,不浮躁,沉着冷静,找准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就可以在最后100天“打一个翻身仗”,最后在高考中脱颖而出。
1.调整心态。
2.认识自己的不足。
3.查缺补漏,有没有什么知识点是没看过的,有什么知识点是不懂得。
4.有哪些题是常考的,必考的。
5.有哪些题是易错的,易混淆的,有哪些题是自己常错的。
6.不要死记硬背,理解才能高效学习。
7.科学利用时间。
8.建立知识结构。
9.课前预习。
10.上课认真听讲。
11.课后及时复习巩固。
12.认真完成作业。
13.有一个学习计划。
14.研究考试大纲。
15.训练思维能力。
16.把握命题方向。
17.研究最近三五年的高考试题。
18.找高考试题的重点。
19.找高考试题的难点。
20.找高考试题的热点。
一次考试的成绩不能说明问题。不要自我怀疑。
很多学生在一模考不好后,自信严重被打击到了,于是产生了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一模靠这样,高考不可能考好了,这样无疑对于今后的复习有很大的打击作用,我们不要过于重视成绩,要看重的是这次一模能发现哪些自己不足的地方,然后改正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