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秦军此时很强大,赵军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廉颇就率军坚守城池,想以此来消耗秦军的战斗力。可是此时,赵孝成王却认为廉颇怯战,不敢进攻,于是催促廉颇进攻。但廉颇就是坚守不出,导致了赵孝成王对廉颇的不满,有想换掉廉颇的想法。
2、秦国丞相范雎派人去赵国用金钱贿赂赵国人,实行反间计,在赵国说,秦国最怕赵括,廉颇很胆小,很快就会投降。赵孝成王听到这个谣言是深信不疑,孝成王认为廉颇胆小并不是他一个人这么想,原来大家都是这么想的,于是决定换掉廉颇。
3、赵孝成王认为赵奢打仗水平很高,那么他的儿子的军事水平也会很高。
一、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将伐齐国,攻下了齐国的晋阳,这次战役战果辉煌,为此,廉颇被拜为上卿。这一年,廉颇大概三十二三岁的样子。
二、赵惠文王二十年,廉颇再次攻打齐国,取得了“破其一军”的战绩,战国的“一军”大概是12500人,这也是不小的战绩了。需要说明的是,这次廉颇是配合燕国乐毅对齐作战的。
三、赵惠文王二十一年,廉颇有一次攻打齐国,这回攻下了齐国的“几城”。
四、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廉颇攻打魏国,夺取了安阳和防陵两座城。
五、长平之战后,赵国国力大大削弱。长平之战后的第五年,北边的燕国趁火打劫,出兵攻打赵国。赵国以廉颇为将,大破燕军,杀死燕军主将栗腹,同时反客为主围攻燕国,迫使燕国献出五座城,向赵国求和。因此这次的战绩,廉颇也被封为信平君。
赵国(前403年至前222年),是战国时期华夏族(汉族古称)在中国北方建立的一个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国君嬴姓赵氏,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之后,原为赵侯。于公元前325年称赵王(按照周礼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但楚、吴、越三国的君主在春秋时期就已经称王,到了战国各大强国的国君相继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