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是白居易在遇到与自己有相似境遇的琵琶女后,有感而发。为其而赋的词作。其中对琵琶演奏的描写中,“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句意蕴丰富,有画龙点睛之妙,实乃描写的精华,多读之下,令人回味无穷。
曲终时琵琶女出现在了眼前。未等诗人开口,她便描述起了自己的悲惨经历:才华遭妒,家庭破碎!不禁引出诗人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此语,不仅是对人生的感慨:感慨世事不公,同病相怜;更是对社会的质问——有才之人,真情之人都沦落到这等地步,而欺上瞒下、阴险狡诈之人倒能逍遥自在,为何?为何?
琵琶行本是一场寂寞之行,是道出诗人愤懑之行,却更影射了当时社会——“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所语的是奸佞当道,正义无处伸张的黑暗现实。
诗人就如在这黑暗中前进,身处黑暗却心向光明。可他终归一人,无法战胜黑暗,却遇到了他的同道之人。“江州司马青衫湿”,所哭的是自己的悲惨境遇,是琵琶女的人生不幸,更是为朝政的黑暗。
同时《琵琶行》是人类用文字描写音乐之水平的极致,其摹写声音极尽一时之妙。
声音描写的第一个特点是以声摹声,形象可感。
其实对于音乐这种听觉事物来说,想要让读者感受的彻底明白是很困难的,它不是那种形象到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不能通过视觉和触觉来感受,这就大大限制了文字的表现魅力。
而作者却可以独辟蹊径,以声音摹写声音,并且曲尽其妙,形象可感,生动活泼。
声音描写的第二个特点是留白,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第一处留白是正式弹奏之前的“转轴拨弦”。
其实此处本可以不交代的,但是作者为了为下文蓄势,特意交代,即便是“转轴拨弦”这种调弦校音即已“先有情”, 调弦校音如何有情?此情又是何种之情?作者并未交代,但是只此一句便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调弦校音既已如此,那么正式弹奏该有多么的令人期待啊!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他的被贬,内心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又偶遇一位歌女,聆听了歌女的故事后,心有感触的故事。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例如《琵琶行》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整首诗脍炙人口。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继李白、杜甫之后,又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大诗人,他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等名句传颂至今、历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