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辄行者无疆,因为有了勇气,面对众多切割师都不敢动手的绝世珍宝,年轻的徒弟毫不迟疑,只一刀便切出了成功。恰如干涸的沙漠变成流彩的绿洲,因为有了勇气,世界才会变得阳光无限,活力四射。
勇气,让素雅的梅花不畏严寒傲雪绽放;勇气,让美丽的蝴蝶不怕黑暗破茧而出;勇气,让孤傲的雄鹰忍住剧痛完成蜕变。人生,不亦是如此吗?追逐梦想的途中,荆棘丛生,懦弱者瞻前顾后进退两难,终将一生平庸碌碌无为;勇敢者,不畏风雨,迎难而上,必定熬过艰险,迎来彩虹。勇辄行者无疆,只有带上勇气出发,才能让我们在人生路上愈行愈远。
她是一位真正的英雄,纵身一跃挽救了孩子的生命;她是一位无畏的勇者,用行动弘扬人间大爱。张丽莉,最美女教师,大卡车冲出的一刹那,她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身边的学生,用自己的双腿换得了十多个孩子如花的生命。“冰雪为容玉作胎”,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不变的选择。志士无畏,勇者无敌,她的勇气化作一双翅膀,载着她在人间的长河中书写最华美的篇章。
他是长江边上的艄公,逆流而上行一段文化苦旅;他是民族文化的愚叟,挥舞双臂在文化殿堂里叩石垦壤。王国维,国学大师,人之至伟,在那个激进狂躁的年代,以惊人的勇气,倡导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颓势,他挽狂澜于即倒,用生命向历史叩问。因为勇气,他把生命的最后力量化作一缕星光,点亮文化的黑夜;因为勇气,他投水颐园含恨而逝,激起了来自历史长河的层层涟漪、人性深处的粼粼波光。
勇气,不一定都是海誓山盟的承诺,不一定都是惊天动地的壮举,勇敢地从身边的每一件深广意义的小事做起,人生内涵也因此而拓展无限疆域。倘若每个人都能拿出勇气,拒绝懦弱,那么放眼未来,又何尝不是一派万象更新的景色!
“勇辄行者无疆”,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勇敢的心,在生命的旅途中,行出自己无悔的灵魂,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有个小故事讲道,一个漆工为一艘船涂漆,顺便把船上的漏洞补好,不久,船主感激地赠予漆工一大笔钱。原来,船主的孩子们驾驶那艘船出海,船主忘记补船洞,料想孩子们会殒命海底。不料,漆工信手拈来的善举,拯救了孩子们。听了船主的感激之言,漆工淡淡地讲,那是我顺便补的。一句“顺便”,透出了漆工做善举的习以为常。
由此可见,貌似微小的善举,一旦成为一种习惯,不仅会带给他人恩惠,还透出了感人肺腑的魅力。我们社会,正需要呼唤:让善举成为习惯。
“顺便”而为的善举,一旦集腋成裘,成为行动的习惯,就会成为社会的亮点。数年前,天津老人白芳礼在74岁高龄之际,决心把蹬三轮车的收入全部捐献给贫困学生。他坚持到90岁,捐款金额高达35万元。对老人而言,捐助一个或几个贫困学生并非难事,但10多年如一日地积累善举,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风尚。
善举成为习惯,长期坚持下来,就是一种壮举。全国道德模范林秀贞,30年来义务赡养6位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资助了14名贫困孩子上学。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林秀贞一两天、一两月地奉献爱心,并非难事,但她把善举当作习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就为我们社会树立了一座不普通的道德丰碑。
曾几何时,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是我们这个民族爱心奉献的习惯。这些年来,随着南京彭宇案的发生,见义勇为的美德,有时会转化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在佛山,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过马路,两度被车辆碾压,18个路人冷眼漠视。在福州,83岁退休老干部摔倒路边,众人围观却无一施救。两名女子试图将其搀扶起来,旁人的“善意提醒”,让她们缩回了手。老人就这样失去了生命。一旦人心的冷漠替代了善举成为习惯,我们的社会风气便会阴霾密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善举的动力,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品质和善良。当它成为一种习惯,就凝结成对他人、对社会的真情。有一位先贤说:“人最可贵的品质可以用4个字概括,这就是智慧、善良。”当我们越来越多的人把善举视为一种习惯时,社会才会有秩序,更加和谐温暖。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故事中的漆工无意中得到了丰厚回报,但他更欣慰的,是对几个孩子生命的拯救——这种欣慰,是漆工把善举当做习惯的最丰硕收获。“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看似信手拈来的善举,也许会改变他人的命运。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无论是官员还是打工仔,无论是白领还是小摊贩,都应该学习那位普通的漆工,满怀慈善之心帮助他人,从身边事、眼前事、平凡事做起,力所能及地扬善举,摒恶行。
让善举成为习惯。一个人的点滴善举,在日积月累后可以汇集成爱的江河。一个民族的善举,历经岁月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善举成为习惯,便是“人人献出一份爱”,此时,丑陋龌龊难以容身,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