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重老师
首先端正对老师总体的看法,不论你对老师怎么看,而是要考虑你的目的是教育孩子。然后要发自内心尊重老师,概念化的老师—―所有教我们知识的人,指的是群体,尊重老师实质是尊重自己。
不要事事依靠老师,孩子关键取决于自己和家庭的学习氛围。老师按学校模式来做,没有超能力来管理到几十个学生,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老师是不实际的。
2、正确定位,真诚交流
家长与教师,都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引导者,两者之间是目的一致的同盟者。因此,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如果家长需要教师协助帮助孩子解决,则必须及时告知教师,及时进行交流。
家长与教师的交流,都要先对双方进行正确定位∶是朋友而非敌人﹔是协作者而非雇佣者;是责任共负而不是互相推诿。正确定位之后,心态自然就会趋向冷静、理智﹔理智的交流,就不会因孩子在校遇到问题而愤然偏激。
而是会真诚地把孩子遇到的问题、以协作者的态度告知教师,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接着﹐耐心地听听教师的解释,全面了解教师的教育目的及教育风格。如果双方的意见不一致,双方可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选择对孩子来说最适合的教育方式。
(1)切忌和孩子讲空洞的大道理
讲大道理这方面,对家长还是老师来说,要注意的其实非常多。那是因为现在的孩子普遍对大道理非常反感,他们许多人还没有到明白大道至简,知道大道理就是最真实的道理的境界。一个孩子成绩突然大幅下滑,并且不见起色,内心肯定是非常焦虑的,家长或者老师,如果这个时候以说大道理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说教式鼓励,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感并进一步加深孩子的失望与灰心。
(2)切忌打击式教育
在孩子陷入低谷的时刻,家长和老师绝对不能在这个时候恨铁不成钢,对孩子进行打击式教育。这样做的家长或老师,无疑是教育界的泥石流。
当孩子成绩倒退,并且久久不见起色的时候,内心是迷茫且悲伤的,而这个时候再迎来家长和老师的心理打击,只是让孩子的心理雪上加霜,变得更加灰心丧气,甚至开始放纵,不拿家长和老师的话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