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选的科目一般是不学选修的,目前,新高考的省份基本上都是在高一下学期或者高二的上学期开始进行选科,在此之前,学生要学习全部的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9个学科的内容,也就是说不选的科目一般只学高一的课程。
不选的科目会有考试,考生需要参加合格考才可以。
从选科到参加第一次合格考试之前的这段时间中,考生还是要学习没有选的科目,而只有在所有的考试合格了,成绩合格的前提下,学生才可以不再继续学没有选择的科目。
1.选择科目要查询高校限选要求
不同的专业对选科的要求不同,如医学相关专业通常需要同时选考化学和生物,如果选科没注意,则在未来报志愿时会收到限制。高考限选要求各省市一般都会官方公布。
2.选择科目要树立起系统化决策的思维
选科是一个决策行为,而科学的决策依赖于系统化的思维方式。综合考虑选科决策最普适的五个要素:高校限选要求,专业兴趣,学业竞争力,录取几率 和学校的资源条件。
3.选择科目要了解专业兴趣
全国有92个专业类500多个细分专业,完全了解不现实,可以通过测试来了解自己比较适合的专业。每个人喜欢和适合的专业都不相同,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4.选择科目要了解自己的学业竞争力
分析自己具有竞争优势的学科,不要仅从卷面成绩的高低进行判定,这样的误差很大,尝试更多地依据排名,尤其是全省、全市的排名、判断自己各个学科的潜能与兴趣,综合确定具有优势的学科。
5.选择科目要明确录取几率
既不盲目选文科,也不过分看重专业覆盖率。新高考下每个学科对应的录取几率实际是不同的,总的而言物理对应的录取几率最高。
6.选择科目要考虑学校的优势资源
学校的优势学科会对未来成绩的增长有很大的增益效果,选科,尤其是两门学科纠结时,可以从学校优势的角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