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搜集信息,线下搜集途径有:报考前,各大学都会有校园开放日。建议考生积极参加,找各所学校专门回答报考相关问题的人,这要比在网上找各种信息可靠得多。重要的是在现场能拿到各大学印发的报考指南和专业介绍等,上面的信息很有用。如果考生想在网上查找信息,建议只浏览官方网页,还要谨慎对待网上的各种排名、“指导意见”。
填报志愿存在一定风险。由于是知分报志愿,平行志愿可能出现“志愿扎堆”的情况。我们没办法在录取前得知会有多少人、多少成绩段的考生报考和自己相同的大学。学校也没办法准确预计会被多少考生和什么程度的考生选择。所以各大学给出的分数段或位次只能依据往年的招生情况和当年咨询的考生数及成绩给出预测。因此,考生报考时要自己做出理性判断。
考生要充分了解自己填报的学校,如学校的地址、历史、知名度、重点学科、规模和在校生数量等。了解重点学科很重要,一般来说,重点专业分不同等级,而且招生数较多,分数也不会太低。
如果有余力的话,考生可通过社交网络全方位了解目标大学。通常来说,大学生使用较多的是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考生可通过这些平台直接和学校的学长学姐交流,听听他们对学校的看法和对自己的建议。这样也有助于新生入学后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和学习。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正确参考往年招生高校录取平均分和位次。
高校录取统计数据中,有最高分、平均分、最低分等数据。这三种数据对考生来说,平均分最有参考价值。参考高校录取平均分尤其是各专业平均分比参考最低、最高分更有效。考查分差更具有可比性,对院校专业选择更有把握,简单易行,也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分差=考生成绩-批次录取控制线。
需要特别提醒考生的是,在参考拟报高校往年的录取平均分数线时,不能仅参考其前一年的录取分数,而要综合分析该校近三年的平均录取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