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等高距,大于等于(n+1)*等高距。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7.5,所在时区=商数+1
5.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3)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 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7.比例尺 :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注意:
a. 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b. 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
c. 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面积的缩放。
d. 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
8.实际距离:
(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在经纬网图上:
经线上跨纬度1度=111千米
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纬度
9.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该地常住人口(人)/该地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10.人口耕地密度:
人口耕地密度=该地常住人口数/该地耕地面积
研读近五年的高考真题,针对不同类型的试题及答案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各类问题的分析角度、答案要点、评分标准,从而规范自己的答题行为,并做到知识点熟练迁移与运用。要牢牢把握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加强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做到如数家珍,“窥一斑而见全豹”。如复习河流,要能联想、拓展和深入思考河流特征、河流补充、河流开发利用等问题。
考生只有对主干知识了如指掌,才能做到“宏观把控、微观分析”,并形成“居高临下”看问题的答题思维。考生要在临考前回归课本、回归地图。其目的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将最重要的、最常用的、最有地理学科特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进行强化复习,建立知识框架。对各类典型地图也要熟悉读图要领,并构建“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