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分高中同学,常常做出努力的样子,可事实上从未真正投入,用“交代满足”和“虚荣满足”代表努力程度——当家长、老师走近或者相熟的同学走近时,就投入到学习中,翻翻书本,读读单词,当老师或家长离开后,就又开始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长久以来,这样做样子的同学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很有可能是一个很用功的同学,但是实际上这个“用功”只是他们用以满足对长辈的交代或者同龄人间做出“爱学习”的姿态而已,而其本人并未真正投入到学习当中。
用“心理满足”代表努力程度——衡量自己是否“努力”的时候,参考的标准不是自己“该做多少事”,而是“做多少事让自己感觉舒服”,即心理满足了。不想做就不做了。这些同学往往缺少一个客观尺度的制约——任务目标。于是他们学习的初衷,便成了告诉自己,或者让自己相信“我今天努力学习了”,让自己获得心理上的安慰与满足,而不是真正地按部就班投入到了有计划的学习当中,于是往往觉得自己的学习过程很充实,但其实离应该完成的任务数量,应该学习到的层次还差了很远,所以每每高中考试成绩也会令人气馁,如果还没有觉察到自己这个方面的不足,就会陷入抱怨和失望之中,最后悲剧地陷入了成绩越考越差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