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季布一诺千金)
季布是秦朝末年楚地(泛指今江淮流域)人。他年轻的时候很喜欢结交朋友,很讲义气和信用,凡事答应过人,就一定会竭尽全力去做到。季布言而有信的品质使他在同辈的朋友中赢得了声誉。后来他的名声更加远扬,连北方的许多游侠之士都知道了,以至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为政应取信于民(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秦孝公有些担心,犹豫不决。商鞅终于说服了秦孝公实行变法,发布了新的政令。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中有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予10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去移动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移动者给予50金。有个大胆的终于移动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50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事实,终于使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推行了新法。
诚信的本质是不违心(季札挂剑墓树)
季札子是春秋时吴国贵族,吴王诸樊的弟弟。公元前544年间,他奉命出使徐、鲁、齐、郑、卫、晋等国。他首先经过徐国时,徐君十分欣赏季札子身上佩戴的宝剑,却说不出口。季札子明白徐君的意思,不过,他还要出使其他的国家,宝剑暂时不能送给徐君,他打算等他出使各国后,再送给徐君。不料,待季札子出使完各国,再途经徐国回国时,徐君已经死了。季札子感到非常遗憾,想到自己曾打算把宝剑送给徐君,便解下身上的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1、民无信不立。——孔子
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3、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周,战国哲学家
5、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汉朝经学家
6、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韩婴,汉朝诗论家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畅泉,晋朝隐士
8、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宋朝哲学家
9、多虚不如少实。--陈甫,宋朝哲学家
10、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杨简,宋朝学者
11、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赛,英国作家
12、言忠信,行笃敬。--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