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绩转出办法
根据《教育部关于取消一批证明事项的通知》(教政法函〔2019〕12号)要求,按简化办事流程,简化操作手续,更好地服务广大考生,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外省户籍考生在我省高中阶段学校读书期间参加我院组织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所取得的成绩需转出我省,我省不再进行审核和出具“成绩证明书”。考生可向有关省学业水平考试管理部门提供成绩证书(含电子版),各有关省学业水平考试管理部门可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网站首页“报名报考”条目进入“高中学考-考生成绩转出”(网址http://www.eeagd.edu.cn/xyspzc),也可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微信小程序考试成绩栏目,凭考生号和密码查询验证考生的考试成绩。
二、成绩转入办法
我省户籍考生在外省高中阶段学校读书期间参加由外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所取得的成绩转入我省,使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转移管理系统,全程网上办理考试成绩转移手续。我院不受理非我省户籍考生成绩转入申请。
(一)考生网上申请。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月15日,我院将开放“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转移管理系统”(成绩转入网址:http://www.eeagd.edu.cn/xyspzr;考生也可以通过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网站首页“报名报考”条目进入“高中学考-考生成绩转入”)。各市招生办或考试中心(以下统称招生办)应通知有关考生在此期间自行登录,按要求在网上提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全部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成绩转入申请并确认。逾期系统将关闭,不再受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只作为学生普通高中毕业的依据之一,不作为春季依学考成绩录取高职院校的依据。
(二)考生提交相关材料。考生在网上提交本人身份证、我省户口簿(有户主页和本人页,下同)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证书(成绩证书必须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考试机构出具并加盖公章,下同)等相关材料的PDF文件,并在网上确认签订材料真实性承诺书(见附件1)。承诺填写的全部信息以及所提交的全部材料均真实、准确、有效,没有隐瞒或虚构任何事实,也没有造假等不诚信行为。
(三)县级招生办受理并公示。2022年1月16-30日,县(区、市,下称县)级招生办受理并公示。县级招生办、中学登录“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转移管理系统”,使用“数据维护”菜单下的“考生成绩转入审核”,根据考生提交的相关材料在网上办理成绩转入初审手续。要认真核实有关材料,考生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受理。同时公示考生提供的有关信息,并提供举报电子信箱、电话号码、受理举报的单位和通讯地址。接到举报的要按照国家有关信访规定及时调查处理。
(四)市招生办复审。各市招生办在2022年2月23日前登录“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转移管理系统”,使用“数据维护”菜单下的“考生成绩转入审核”,复审县级招生办初审合格的考生提交的相关材料,务必确认考生已将全部科目成绩转入,高考改革省份的考生成绩按合格或不合格等级填报,其他省份的考生成绩按等级填报,成绩等级转换表详见附件2。
(五)省教育考试院审核。我院根据有关规定网上审核考生成绩转入申请,于2022年3月25日前在网上公布审核结果。考生可进入系统查询审核结果,经审核通过的考生可于3月30日-5月20日自行下载并打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认定证书”;逾期系统关闭后将不能下载并打印证书,但不影响已转入的成绩在招生中的使用。转入流程详见附件3。省教育考试院审核通过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转入成绩能否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依据,以当年高考招生相关政策规定为准。
学业水平考试重要。
1、学业水平考试是鉴定普通高中学生相关科目学习质量的水平考试。不同于具有选拔性质的高校招生考试,也不同于为学分认定而设置的模块考试。
2、学业水平考试是考核普通高中学生相关科目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手段,也是检查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公平、公正程度的重要手段。
3、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是高等学校招生选拔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
4、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有利于保证普通高中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教育教学,有利于监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不断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
5、学业水平测试合格,可以拿到高中毕业证,从而获得高考所需要的学历条件;高考录取时,有些重点院校还要参考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如果达不到要求,可能不被录取。
6、学业水平考试的课程标准、考试规定是国家制定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考试覆盖全部14个学科,其中9科省级统一组织考试、其余科目考试的要求是全省统一的;考试科目可以6选3、7选3等。为了淡化分数,成绩分为5等计算。为保障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公平公正,高中不再参与评价意见,每个省份都要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化平台,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置于省内百姓监督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