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答第一个问题
把教材快看烂的学生,确实是好学生,但是教材知识点往往是零散的,诸如,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史,不是按照通史模式编排的,而是按照知识块编排的,容易造成孩子思维混乱。
而且,仅仅把教材看好是第一步,但是远远不足以应对高考,因为历史教材中隐含的具有广度和深度的背景、经过、特点、历史影响、前后历史事件的联系、纵横历史事件的比较,都需要学生学的很清楚。所以,仅仅看好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回答第二个问题
虽然没有怎么看教材,但是不等于历史素养不高。文综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并不怎么看教材的学生,并不是不看教材,而是对教材吃的很透,而且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总是有自己的评价观点。
能够达到这种程度,源自这些孩子们有广博的历史面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平时一般多看与历史相关的书籍、影视等等,往往对历史事件把握的较好。
第三,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历史选择题的正确率还与做题方法有密切关系的。一般不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要通读材料,悟出材料的最核心意思,就可以选出正确选项了。
而且,在做历史选择题的过程中,要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和表面现象,抓住历史背后的本质和经济、生产力根源。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定要设法培养自己对历史的兴趣。
2.纵横比较法。比方说孔子是生活在公元前551——479,那么谁和他是同时代的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做了什么?又比如说华佗,他是医学家,生活在东汉末年,那么在别的朝代,各有哪些医学家,他们有什么成就。列一个表格,以免遗漏。意思就是要突破书上课程设置的限制,系统地分析,对每个朝代、每个领域做个总结。
3.把学历史当成看故事。经常看一些历史方面的书或者电视剧,并且翻出课本对照看一看有哪些人物,他们有什么成就等。
4.脑子里放电影。当你闲下来的时候,比方说睡觉前、睡醒后、散步时,想一想课本上的内容,看看能想起什么,知识点都弄懂没有?没记住的,没懂的,赶紧看一下。到了第二天,再放电影,这样你记不住的,不懂的就会越来越少。
5.区分重点和主次。要把书中的每一点内容都记下来是不可能。比如要看某个人的生卒年,因为要知道他跟谁是同时代的人,他是哪个朝代的人,但是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就不要记这些,只要看了就行了,因为考试很少考到某个人的生卒年。相反,如果记住了某个人的生卒年,而不去比较他跟谁是同时代的人,那么纯粹的记住是没意义的。
6.多看多列年代纪事表。这主要是帮助记住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
7.笔记很重要。记笔记是增强记忆的手段,也是对知识的提炼,便于复习。同时建议提前预习,这样在听课的时候就会比较明了。
8.适当作息。已经头晕脑涨,就不要再背了你可以到处走走,边走还可以边放放电影。
9.自己当当老师。设想自己如果是老师,会怎样去上这堂课,怎样去总结知识点。
10.及时做练习题。趁热打铁,当节的题目要马上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