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
2014年6月10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指出:“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计算机、三峡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移动通信、量子通讯、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高速铁路、航空母舰等一系列高科技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为国防安全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也为我国作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世界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技术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也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无论科技有怎样的某些弊端,但科技的发展毕竟是历史不可阻挡的潮流。纵观中国的崛起,科技的力量不言而喻。
创新科技生活
作为最具活力的年轻人,90后在中国的转型过程中颇具希望。
从80后到90后,这些年来都曾被贴上代际标签。正如80后以富有时代色彩的奋斗为自己正名一样,今天的90后,也在各个领域涌现出堪称楷模的代表。
最近的一则消息是,在第十二批青年千人计划中,最年轻的入围者,是两名出生于1990年的女性青年科学工作者。一位,从英国牛津大学博士毕业归国,已经是电子科技大学的教授;另一位,曾在香港科技大学担任访问助理教授。有媒体惊叹:这已经不能用学霸相称了,得叫学神。
青年千人计划的本意,就是让更多具备海外经历的科研人才回国创业,申请者的年龄不能超过40周岁。此次入选的青年学者,2/3出生于1980—1984年,即32—36岁之间;出生于85后的学者,也占据了11%的比例。
普通大众的冲击感,来自于新鲜——年纪轻轻,就做出了如此成绩,拥有极高的事业起点,在同侪中当属翘楚。而从社会层面看,我们应该让这种冲击越来越多,并成为常态。
自古英雄出少年。根据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青年本就是最有创新激情和创新能力的群体。古代的王弼、王勃、骆宾王,近代的莫扎特、安培、高斯、薛定谔,都是年纪轻轻就在不同领域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