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在印度游历十九年后,返回大唐,他的出使促进了中印的文化交流,并且在返回时带回大量的经书,他需要将这些经书都以汉字的形式翻译出来,让中国佛教得以采用流传,他开始了漫长的翻译之路,因为经书的数量较多,他需要一个清净的地方,于是他就修建了一座佛塔来存放经文,并且可以让他安心翻译。并且得到皇帝的赞助,在公元652年的时候在唐高宗的帮助下,建成了一座佛塔。
这座佛塔是按照印度寺庙的样式,一共有五层,之后玄奘给这座佛塔起名为大慈恩寺佛塔,这座佛塔在玄奘去世后,就处于一个荒废的状态,没有人打理,在武则天当政期间这座佛塔已经出现坍塌,周围都是杂草。于是武则天命人将其进行修缮,耗时一年的时间,这座五层佛塔被加成了十层,并且改名为大雁塔。
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他在印度所闻僧人埋雁造塔的传说,解释了最可信的雁塔由来之论说。《大唐西域记》卷九载:在摩伽陀国的因陀罗势罗娄河山中,有雁塔,相传雁投身欲开悟小乘教徒,也许这一记事就是雁塔名称的出处。
相传很久以前,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的一个寺院内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可吃三净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
话音未落,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
玄奘于629年至645年间,在印度游学时,瞻仰了这座雁塔。回国后,在慈恩寺译经期间,为存放从印度带回的经书佛像,于652年,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一座仿印度雁塔形式的砖塔,这座塔就叫雁塔。名称延续至今未变。
而塔名的来历是这样的:大雁塔是玄奘仿照印度的雁塔而建,故沿袭印度塔之原名。塔名前加一“大”字是代表大乘佛教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