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因素:战争动机。
口号,决定了士兵为何而战、多大程度上积极面对战争而不畏惧。口号话术就是战争动机的直白描述,对士兵情绪的构建是非常有意义的。
先不管决定参战的领导人意图如何,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中方的核心动员话术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保家,这是最强大和最普遍的利己动机,一旦士兵们相信了这一点,自愿战意就会趋于强烈。
个体因素:同伴期望
我们知道,可以用奖惩制度来让军队横冲直撞。但是无论如何,从任何一个标准来看,一个即将面临死亡或受伤的士兵的最合理利己行为,就是临阵逃脱。军事史学家约翰·基根认为,“每一支军队都是由一群拼命想要逃跑的士兵组成的”。一个士兵的逃跑,也许会交由军事法庭审判或直接受到惩罚(比如枪毙逃兵),但是,如果是一群士兵想要集体逃跑呢?也没有人对他们进行抓捕,他们的逃跑与眼前所面临的痛苦和死亡相比,要好受得多。
现代战争铁则:干预主义的必败
事实上,二战以后,20世纪后半叶重大的具有国际影响的战争,除了中东战争,几乎都是某种形式的干预主义战争,而且,这其中除去苏联对阿富汗的占领,这些干预主义战争几乎都是美国挑起的。
所有这些号称文明和利他的现代干预主义战争,如越南战争、朝鲜战争、海湾战争、索马里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几乎无一不是以利他理由和迅速结束战争作为战争动员的主要理由。
我们都知道这场战争是美国战争史上少有的未胜利战争,美军装备先进。有战斗机、坦克、最先进的步枪,数量充足,后勤保障能力强。反观我国,毫不夸张的说,要什么没什么。朝鲜战争应该是美苏两国的代理战,但是苏联并没有直接出兵参与战斗,缺少苏联这个强大的战友,我方实力更是不如美国。但是两军相逢,勇者胜,我国志愿军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宁愿用自己的胸膛为战友抵挡炮火,我军利用地形等优势,尽量躲避美国的炮火猛攻,那股勇劲和猛劲堪称世界第一。
但是美军完全不一样,他们在能保命的情况下,直接投降都可以,在战场复杂的情况下,只要看到我军猛烈的攻势,就显得畏畏缩缩,被动应战。再加上,与我军交战多次都没能取得地面作战的主动权,美军方面士气不足,甚至产生了厌战情绪,怎么可能是威风凛凛的志愿军的对手。
而且美国的主要利益都集中在西欧地区,即使失去在朝鲜半岛的控制权,美国还能从日本下手,继续部署在远东地区的势力,因此朝鲜半岛对于美国来说,并不是很重要,看到我军骨头太硬,根本啃不动的时候,美国就开始计算这场战争的利益得失,发现已经在战争中投入了太多的装备和兵力,因此美国寻求停战的机会,及时止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