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我们现在英语的地位比历史还要高,既有现实社会现状的原因,也有历史沿袭的原因,也有社会思潮的因素。
英语有现实的工作和生活需要
在全球化的今天,地球成为了地球村,全球的人员流动成为了常态。人员的大规模和频繁的迁徙也造就了英语当前的地位,但凡是人都需要和外界沟通,那最经济和便捷的沟通语言自然是使用范围最广,使用人群众多的英语了。
全球化也带来了企业和机构的全球化,这些公司来往的文件、邮件、会议等,一般都是使用英语。这些机构和企业在雇佣人员时候,第一考量肯定是要注重英语的能力,加之外企刚刚进入中国时给员工的待遇高出当时的国内企业很多,人们对去外企工作趋之若鹜。现实的需求加大了家长和社会对英语的重视度。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历史
1、清朝末期国家开始外派留学生,学习西方技术和知识
清末英语的学习者主要集中在朝廷官员和上层人物当中。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不仅击碎了我们的国门,也让清政府认识到了中国和列强之间的差距,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驱使下,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成为了共识,那语言作为沟通和交流的工具,自然也就会被重视。
随着国门的打开,清政府和西方的交流也就多了起来,清廷和各国使臣以及来华使臣的接触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光绪皇帝也开始学习英语。英语的学习既有被迫的成分,也有对外界了解的渴望。
2、英语开始进入课堂
那英语什么时候走进的课堂呢?这个最早要追溯到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全国的中小学外语课以英语为主,从此英语开始进入“普通”学生的课堂。之后在1904年,清廷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可以学洋文,而从中学开始,洋文开始被列为必修科目。
《奏定学堂章程》里表述:“在高等小学时,自可于学堂课程时刻之外,兼教洋文,应就各处地方情形,斟酌办理。”而“中学堂以上各学堂,必勤习洋文。今日时势,不通洋文者,于交涉、游历、游学,无不窒碍。”
3、英语被列入高考必考科目
20世纪20年代,社会上又掀起了学习西方教育的热潮。1923颁布的《新学制课程纲要》规定,“从中学开始设置英语课。”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1978年高考,英语被列入高考必考科目。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英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开始决定我们的人生。
1,会英语很厉害。你想想你在别人面前满嘴都是谁也听不懂的鸟语,那该有多牛逼啊,要多牛逼有多牛逼。
2,会英语是泡妞的资本。小妞通常都势力,说中国话她不见得搭理你,但你要说一口她根本听不懂的鸟语,保证她侧目于你,她甚至都会立马觉得她自己就是鸟人了。
3,会英语可给老外指路。外一你很幸运地在遛弯的时候遇到一个老外,恰巧这个老外又迷路了,你会鸟语,给他指指路,你就为中国人民争了大光了,但前提是这个老外也说英语,外一他是老挝来的那算你倒霉。
4,会英语去国外旅游方便。你有好几万,实在没地方花,于是去旅游,旅行团的翻译你完全可以不用,你自己就可以嘟囔嘟囔地大说一气,管他老外听懂听不懂呢,反正你说了,你过瘾了。小声告诉你一下,你可别去法国,法国人没文化,不懂英语。
5,会英语是炫耀自己的资本。你可以在不同的场合冒出一句半句的英语,让在场的人对你侧目,这样可以让你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6,会英语念书有用。现在念书的人都知道有一门功课几乎比所有主科都重要,那就是英语,英语要是不及格你就别想毕业了,所以会英语比学好什么科都重要,不服你就试试。
7,会英语评职有用。现在各行各业都评职称,连工会人员都评什么政工师,相当于什么教授副教授的,就不知道拣垃圾的需不需要评职称。不过你无论你评什么系列的职称都必须考鸟语,鸟语不通过一切都是白扯。
8,汉语说不明白的时候可用英语弥补。语言是用来交流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说汉语就没有不卡壳的时候,卡壳的时候挺难为人的,但要是你会英语就好办了,你可以在这个时候用英语来替代,免于尴尬。
9,会英语便于去国外任职。你在单位干的比较出色,单位领导一高兴,派你出国任职,你要是会英语那你就如鱼得水了,但前提是你必须去英语国家,你要是去刚果就比较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