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两类。
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毕业生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合格性考试
为覆盖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除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的所有科目,共14门,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
考试内容为必修内容,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普通高中在校生均参加合格性考试,考试科目成绩全部合格者,颁发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选择性考试
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考试科目包括:物理、历史、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6门,考生以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自身特长等为主要依据,选择其中3门参加考试,包括1门首选科目(在物理或历史中选择1门)和2门再选科目(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中任选2门),也就是“3+1+2”中的1+2模式。
选择性考试每门科目满分均为100分,成绩当年有效。同时,建立再选科目托底保障机制。
从2024年起,全国统一高考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使用全国卷,不分文理。外语科目考试听力(30分)和笔试(120分)两部分组成。
考生高考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和全省统一组织的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一门首选、两门再选)成绩构成,总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满分均为150分。
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考生志愿由“学校+专业(组)”组成,实行平行志愿投档,依据考生首选物理或历史科目的不同,分别编制专业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分开录取。自2024年起,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适当增加平行志愿填报院校数量,增加考生志愿选择和录取机会。
1、新高考选科是学生学习、乃至职业规划中最重要的一步,选科跟高考志愿填报,高校招生息息相关。选好了,学习上、升学上就会顺利很多。
2、新高考下,选考科目的成绩不是按卷面分数算,而是这科成绩在省内的排名,如果你的排名在全省前1%,哪怕实际分数不是满分,你也是满分。这就是按等级赋分。因此,在选科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慎重选择。
3、新高考选科要有依据,不盲目,不跟风。依据就是我们在高一、高二时的摸底考试成绩和学业生涯规划。摸底成绩是我们选科的硬件,关系到高考成功与否,而学业生涯规划,则关系到选科和目标大学专业之间能否搭起一座桥梁。
以往,学生们只要埋头扎进书本里,高考取个好成绩,再去考虑志愿填报就可以,高考改革后,如果我们不提早规划,很可能即使取得好成绩,也上不了心仪的大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