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是国内高校的“前二”。 两人虽然平时处于“竞争与对立”的关系,但在每年高考招生时,不约而同地“瞄准”了同一波考生——各省的高分学霸。
考清北,必须先拿到压倒99%考生的超高分,才能进入这所全国一流大学; 清北一定是高分学生“斗神”的地方,也是大家公认的事实。 然而,这位浙江“天才考生”却让北大直接放出史上最强“抢字”:为了选他,他可以直接把分数降200——如果别人要考680 ,他只需要480! 这种“优惠待遇”令人震惊。 像清北这样的高校,为了争夺人才而降50分,实属罕见。
北大光华有个同学。 他对自己的成绩还处于“未知状态”,但他接到了北大的电话,说“你可以通过考试了”。过了一会儿,北大走到门口,带着他和他妈妈去了一家旅馆,“关门”了。当时北大招生组给了他很“诱人”的条件:你可以选择任何专业,奖学金可以随机选择,但不能使用手机,不准离开酒店。想了想,这个学生选择了北大最高分的专业。尘埃落定后,他走出酒店,打开手机。 这才发现手机里有几十个未接电话和短信,都是清华招生组的。
湖南姑娘钟芳容,高考676分,全省文科第四名。为了抢夺这个“优秀人才”,清华招生组“走访”游说,北大招生组也来“不落伍”。 在清华和北大的“轮换”下,钟芳容终于落入了北大考古系的怀抱。
关于高考志愿者的申请,表面上考生申请高校似乎处于“被动地位”,高校则处于“主动地位”, 有权决定录取。然而,对于每年高考中那一小撮“高分学生”来说,一些规矩可以被打破。
无论清华和北大哪一所,绝对是“金字招牌” ”在考生和家长心中。 它们都“携手并进”共同发展,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 尤其是同级别的高校更加激烈,就连清华、北大这样的国内top2也不例外。
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当然大家都希望能招到更多的高素质学生,以保住国内顶尖高校的地位,打败已经“纠缠”多年的竞争对手 。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年一度的清华与北大的“抢夺战”其实是一场 一种“手段”。 可以利用高考、中霸的“高分效应”,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