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志愿填报机构,一定要找合法经营的机构,最好不要选择个人服务方。一旦出现问题你可能连一个明确的法律责任追究主体都找不到;从业年限很重要,三年以上的志愿填报服务方往往在数据、算法、专业人员配置上占有明显优势。
志愿填报机构,应该在短时间内就能返回出大概200所备选院校名单。如果机构方做不到这一点,只能说明其拥有的数据规模根本无法支撑基本业务。
志愿填报机构,均应在短时间内提供出该校近三年招生历史收分数据。该历史数据须包含该批次下学校及学校所有招生专业的招收人数、招收最低分、平均分、最低分及各分数对应位次数据。否则,只能说明该服务方的数据规模和科学性严重不足,因为目前主流的“录取概率预测算法”都是建立在考分对应位次数据基础上的。
志愿填报机构,提供备选院校的录取概率值,是对其有无核心算法的基本验证手段。录取概率值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基于考生分数,提供备选学校的“学校录取概率值”。第二,提供备选学校所有招生专业的“专业录取概率值”。第一层面是从宏观角度评价考生被填报学校录取的概率有多大,应该将学校定位在“冲、稳、保”的哪个档次。目前,大部分院校同批次不同专业招收分差可达20分甚至更高,仅有“学校录取概率值”是无法评价该校某一专业的录取概率的。要提高考生被心仪专业的顺利录取的概率,提供“专业录取概率值”是基本要求。
所谓的高考志愿填报APP,主要利用大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和考生成绩提出相应的填报建议。相比于传统的志愿填报方式,利用大数据分析等科技设备指导,这类产品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
但是每年的录取分数线根据报考情况不同会有所变化,变化虽小,但是对于考生来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有可能产生误导。因此,我认为志愿填报APP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意见而不能完全准确判断未来情况。
给考生的建议是我们要参考大数据但是不要依赖大数据,具体的做法是:
1.我们可以参考这类APP上的关于院校、专业等资讯,这个比我们在百度等渠道搜集的信息更系统可靠。
2.咨询自己熟悉的老师,他们对于往年的信息比较熟悉了解,并且能给出靠谱的建议。
3.询问比自己大一届的学长学姐,他们的一些经验可以吸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