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优先级:城市>学校>专业
在分数可以的情况下,选择发达城市,会让你比别人占得先机(天时、地利)。
“毕业后你准备去哪找工作?”、”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你大学参加过哪些项目?”、”我们校友会怎么样?“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在你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后出现。
“北上广深”是大家熟知的一线城市,每年毕业季,都会有大量人员涌入这些城市。虽然明知成为“北漂”、“沪漂”很累,但依旧如“飞蛾扑火”一般。
原因在于“大城市的机会更多”,“大城市相对来说更公平”。大城市是国家在世界上重要的名片,每年投入的人才资金、建设资金也比其他城市多很多。大量资金不计回报的投入,使得这些城市比其他城市更有吸引力,人才、科技集聚效应更明显。
最后的结果是,好的教授、专家、学者、企业普遍集中在大城市,小城市的讲师、青年学者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大学是"知识密集型",高校重要的资源是精英人才(专家、教授、学者)和校友。发达城市更容易“挖”走普通城市、没落城市的人才。
另外,如果选择的是普通城市的大学,且不说平时参加项目、兼职锻炼的机会少,毕业时还要去外地实习、租房、找工作、落户,重新适应新的环境。
从上可知,填报志愿时选择那些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无论在校期间学习、实习,还是日后参加工作都是利远大于弊。如果想从事科研且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可忽略城市地理位置。
1、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
2、参考学校的招生计划。中央部委直属的重点大学一般在全国范围内招生,有的投放计划比较均衡,主要依据当地考生的数量和往年生源情况投放计划;有的学校有历史上形成的生源重点地区,不太考虑考生的数量。而地方院校大多在本省区招生,且在高校所在地投放的计划一般都要比其他地区多,有的甚至达到50%以上。
3、参考学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按照分批录取的原则,在填写志愿时,考生填写大学和专业时,必须拉开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