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学习生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背诵。背诵的核心主要有两个:一是知道背什么,二是做到完整背下来。并且生物的背诵不同于其他学科,尤其是在背书本的原话时,我们应该做到与语文默写相似的高还原度,因为只有掌握这种官方答题语言才能确保得分,我们应当记住一句话:你永远可以相信课本,不管参考书或试题答案是怎样描述的,来自课本的语言永远是最可靠的,也是最可能得分的。
背诵的内容首先是三本必修和一本选修中的知识,这也是最重要的现成的知识来源。我们背诵时要格外注意加粗的句子、老师强调的知识点以及平时做题中遇到的书本中的考点,还要注意一些小字部分。
这些都是比较明显的,但课本上一些隐秘的知识也不容小觑,譬如每一章的前言(比如2018年全国一卷中考过博耶和科恩),每一章的本章小结(比如必修三第二章本章小结中提到“‘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既有物理模型又有概念模型”),我们首先要尽可能地将其中的可考之处标注出来,然后进行背诵。
除了课本的现成知识,懂得总结课外知识也很重要。非常建议从高一高二开始就准备积累生物知识,不仅仅要积累错题,因为生物中的计算偏少,文字描述题偏多,建议将题目中的知识点提取出来记录在本子上,不管做对做错,都要将不熟悉的知识记下来,我认为对生物而言记录知识点是比单纯记录错题更有效的方法,但此方法耗时耗力,高三生不建议尝试。
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我们要有一种生物的敏感,或者可以称为猜题,即通过学习和做题积累的大量经验大致可以判断遇到的哪些知识是有价值的,可能会考,千万不要因为从没考过或者只遇见过一两次就放松警惕,例如选修三中有关于卵裂期特点的描述,但很少会考,可一旦你掌握了这一知识,可能就会在未来一次考试中成为你的优势。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判断一些无用的知识,哪些很显然不会成为填空题考点的知识没必要反复花精力背诵。
生物的另一大难点是计算,主要有两个考点。相对简单的是必修三中能量的计算和食物链的计算,前者只要注意科学计数法是十的几次方,后者需要足够理解能量分配关系,如果没有理解千万不要忽略,哪怕蒙对了也一定要让自己真正掌握方法。计算中比较难的是遗传的计算,可分为系谱图和动植物两方面,这些题目必须首先理解题意,推断出显隐性关系,然后进行计算,总之题目套路很多很深,但方法就那些,想拿高分还是需要多做题,加强自己的基本功。
对于非短文填空式的文字描述题,理解题意是最重要的,并且要尽可能将其与学过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如果能套用现有学过的知识再好不过,如果不能则要类比找到相关的知识,加以推理做题。
考试中,生物选择题一定要做得快且准,这里的核心是快。只要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到位,完全不会出现一道题需要思考很久的情况。为了确保正确率,非常建议一道题的四个选项都浏览并思考一遍,而为了提高速度,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在已经能判断对错的选项上,如果一道题看一边下来已经能肯定地得出正确答案,就没必要反复检查了。
生物大题都是从一些知识模块中选几个来考,比如光合呼吸,遗传,生态系统等,切记答题时能填课本原话尽量填课本原话,不能地话就用合适的逻辑组织语言,例如生物中常见的三段论。当有些时候题目确实超出知识水平时,则需要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合理推测,但切记言之有物,有一定的合理逻辑支撑的答案才有可能是能得分的答案,除非你在单纯地蒙。
化学
学习时要注重基本功的锻炼,包括STES相关知识,方程式的书写,化学物质的基本性质以及常见问题的答题模板等等,考场上没有时间让你去回忆思考知识点,所以平时学习做题时务必理解清楚,通过多背记忆知识点,并且多做题形成条件反射。
化学选择题考察的知识模块相对固定,平时做题和考试时第七题可能内容超出学习范围而导致不会做,这时只要做好错题整理并花时间背诵记忆就可以了,一般正常的考试考察的都是书本学过的知识,只是可能需要一些理解和思考,比如用古文出题等,其实大多来自于课内知识,至于其他选择题,不管是图像分析还是物质推断,都有一些相关的方法,掌握方法并且多刷题就能有显著提高。
化学大题的题型就更加固定了,工艺流程、实验、平衡、有机,虽然题目载体、内容和考察形式可能有很多种,但我们在考前便可以大致清楚当做到第几题时会用到什么样的知识体系,这一点也是很关键的。比如做到28题时自然会回忆起与平衡相关的知识,做题就能快上一些。此外能够灵活使用答题模板(比如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描述,平衡曲线先高后低的原因等)对得分十分重要,在平时做题时需要自己注意整理积累,并多刷题加以熟练。
物理
解答物理题目的核心有两点:方法和计算。首先千万不要忽视计算,计算在所有物理题型中都很重要,不仅是选择题和大题,有时候实验题的三分计算也让人非常头痛,算错的结果往往是浪费时间、单选多选实验题出错、大题只能得到步骤分,所以平时必须要自己动手计算结果,千万不要依赖计算器,也不要知道解法后就懒得算,一定要一步步计算出正确结果。
至于方法,学习物理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对各种模型的理解掌握,比如天体模型,碰撞模型等,非常建议按照模型分类去复习,因为考试实际上也就是以各个模型为载体,可能会衍生出一些新题型,但只要熟练掌握各个模型,计算上也不犯错,物理的分数绝不会低。
尽管物理是偏解题和计算的一门学科,但基础知识也不能忽略,首先是各种基本公式。然后是模型中衍生出的各种公式,例如天体运动相关公式,两球碰撞后各自的速度公式,这些如果能直接记住,就可以省下很多临场推导的时间,对分数提高效果显著。
最后则是选修书中的知识,主要体现在第14题以及选做题的第一问,这个只要花些时间背诵记忆就可以稳稳得分,但很多时候优生往往容易在这里失分,就是因为花的时间不够,一方面要通过多看书多背书多做题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必须做到真正理解,比如密闭容器中改变体积与温度对于气体分子撞击容器壁产生的压强的影响需要通过公式P=1/3nv^2以及温度与平均动能成正比即与速度平方成正比这些知识去理解,像浸润与不浸润也是需要理解原理才比较好做题。
考试中选择题要认真做,尤其是多选题,优生如果想拿高分的话物理选择题必须适当多花时间,这也是生化要做得快一些得原因。物理的实验题一般是力学和电学,在各自体系中又有好几种实验模型,需要自己学习掌握,当出现一些创新题时,只要找准实验背后的原理就不难解决。第一道物理大题一般偏简单,但一定要认真细致审题,只要做到不犯低级错误,都能全队;第二道物理大题出题内容其实是有范围的,一般是力学、运动学、电磁学套在几个复杂模型上考,这道题前面几问考察内容比较基础,但后几问则更多考察解题的技巧性或者是考察计算能力,想在这道题得满分的话,只有通过多学多练,如果是已经见过的模型,那么只要计算不出错就能得分,如果是创新题,则只能靠个人临场发挥了。
我高考理综278,物理满分,而且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就写完了。
关键是基础,你首先是要把书看懂,就是要理解,不要满足于公式记住,会做题。只有理解了,才能对题目有个很好的把握,对于难的题才会得心应手。理解的方法就是,狂看课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题目不要多做,但是要做精,保证每一道拿来就能做出来,而且每次都要按照步骤写下来,不要看会做就不做了。其实当你真正做的时候才会发现问题,你认为会做的题目可能做的时候又不一样了。背书是学习的大忌,不理解是不可能得高分的。你可以每一门课找一本好的题目,每题都做好,然后把不会做的随时拿来坐,知道很熟了为止。我就是这样的。当然,要肯下功夫才行。
我是2004年参加的高考,现在大学快毕业了,可能高考改革了很多,但是学习方法是不会变的。
PS:法无定法,适合自己的方法还要自己在学习中总结。写了这么多,你只要记住两条就好了,理解课本,做题求质不求量。题海战术是我最鄙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