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最后几天的冲刺阶段,考生应“以本为本”,回归课本是冲刺阶段的重要任务。教材是复习的基础也是出题人的根本。其次可对试题分类汇总,总结规律,同时查漏补缺,针对自己的薄弱知识进行再记忆。此外,每天可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文综主观性试题练笔,熟悉答题程序。在考前还要做的是心态和生物钟的调整。确立自信、稳住心神。最后阶段一定不要熬夜,力求把每天的8:30-11:30;2:30-5:00调整为兴奋点,从而使自己以最佳状态应考。
临考阶段,对知识结构的梳理,建议按内容专题进行,将所学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高考突出对重点主干知识的考查,特别是考生对地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影响工业布局、交通线建设及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区域定位、区域特征;大气运动、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成因;等值线图的判读;区域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常见的日照图及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判读;台风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酸雨的形成及控制措施,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等。理解基本概念要透彻、准确,不可似是而非,这样才能学会运用专业术语答题。
应注意答题技巧,加强规范作答。对于选择题来说,要根据历史学四要素(时间、主体内容、条件限制、考查核心)进行审题。解答材料解析题要把握三个原则:(一)全面审题,弄清每小题中有几问,分值各是多少;(二)准确阅读,即带着问题全面阅读史料,找准史料反映的时间、人物(主体对象)、主要内容和出处四要素;(三)科学作答,即要简明扼要,直奔主题,看分赋点。解答时需注意:①按问作答,注意设问限定条件,偏重史实知识考查,写出准确的史实即可;偏重史论观点的,写出见解,并联系教材上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回答。②扣题简答,就是简明扼要,逐点对应。组织答案时根据分值作答,通常来说一个知识点2~3分。此外,答题时要注意规范,每一问之间都要分段作答,字迹工整。
最后冲刺,首先应根据《考试说明》把所有考点迅速过一遍,回归课本,对重点和主干知识进行认真回顾,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和知识结构;同时,结合历次模拟考试中反映出来的知识的薄弱环节,进行查缺补漏。其次,认真复习历次模拟试卷和《考试说明》的例题,尤其是其中的错题。选择题部分,要弄清错在哪里;非选择题部分,要认真揣摩标准答案是如何进行语言组织的,避免无从下手或者漫无边际地作答。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在解答主观题时要尽量做到准确、简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