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框架一些机构打着Python全栈工程师的名号,实则只是教授一些Python课程的皮毛课程设计水分较多,与真正的“全栈”相差较远。我们可以在招聘网站了解名企需求,再衡量培训机构课程目录是否合格。至于那些连课程大纲的都没有的,就更不能选择。
2.培训机构的授课讲师有没有为了节约成本,低价聘请新手Python开发者做讲师的情况,或者让其他学科讲师现学Python充当讲师,耽误无数学生。名师出高徒,了解讲师背景也是关键。
3.课程周期课时少或周期短就只能挑选必要的课程讲解,学完也能找工作,但会导致就业范围缩小、就业难度会增加,同时薪水不高。浓缩的都是精华,这话并不适用于课程教学,交同样的钱,能学的东西自然是越多越好的。
Python在设计上坚持了清晰划一的风格,这使得Python成为一门易读、易维护,并且被大量用户所欢迎的、用途广泛的语言。
设计者开发时总的指导思想是,对于一个特定的问题,只要有一种最好的方法来解决就好了。这在由Tim Peters写的Python格言(称为The Zen of Python)里面表述为:There should be one-- and preferably only one --obvious way to do it. 这正好和Perl语言(另一种功能类似的高级动态语言)的中心思想TMTOWTDI(There's More Than One Way To Do It)完全相反。
Python的作者有意的设计限制性很强的语法,使得不好的编程习惯(例如if语句的下一行不向右缩进)都不能通过编译。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Python的缩进规则。
一个和其他大多数语言(如C)的区别就是,一个模块的界限,完全是由每行的首字符在这一行的位置来决定的(而C语言是用一对花括号{}来明确的定出模块的边界的,与字符的位置毫无关系)。这一点曾经引起过争议。因为自从C这类的语言诞生后,语言的语法含义与字符的排列方式分离开来,曾经被认为是一种程序语言的进步。不过不可否认的是,通过强制程序员们缩进(包括if,for和函数定义等所有需要使用模块的地方),Python确实使得程序更加清晰和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