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619--约687),字观光,唐朝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位,文绩曾震动唐初,显赫一时。他自幼聪慧过人,七岁便即景赋《咏鹅》,被誉为江南神童。他在文坛上成就颇高,但是在仕途上却屡遭失败。武周光宅元年,他与徐敬业扬州起兵,反对武后专权,其间写下了著名的《讨武曌檄》。兵败后,骆宾王去向众说纷纭。
骆宾王的文学成就巨大。他的文学思想对荡涤六朝文学颓波,革新初唐浮靡诗风,开辟唐代文学的繁荣局面做出了贡献,因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人物,长期来受到人们的赞誉。
旧唐书·杨炯传 记载:“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活动于唐朝高宗、武后时期。他们在内容、风格等方面对宫体诗有较大突破,并将五言律诗发展成熟,勇于改革齐梁浮艳的诗风。
四杰的名次历来有多种排序,宋之问在《祭杜学士审言文》中第一次提出“复有王杨卢骆”,《旧唐书·杨炯传》也采用这个排序,但是杨炯本人对这个名次不同意,表示“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与四杰同时代的张说在《赠太尉裴公神道碑》中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此外,《旧唐书·裴行俭》也有“杨王卢骆”的排序,吏部侍郎李敬玄盛赞四人,但裴行俭见面后,便说:“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如勃等,虽有才,而浮躁炫露,岂享爵禄者哉?炯颇沉嘿,可至令长,余皆不得其死。”四人中王勃被有些人认为是成就最高的,例如明代陆时雍的《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