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报名工作安排在10月5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工作安排在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考生应当在2021年12月18日至12月27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7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5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5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6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6日下午业务课二
12月27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由考点和招生单位予以公布。
怎样处理好做题和看书的关系
做题和看书是学习过程中的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共同目的在于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因此,这"两手"都要抓。
"抓看书",书要经常看。看书时不能拘泥于死记硬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把隐含的知识挖掘出来。问得越多,释疑得越多,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深入透彻,思路就越清晰,遇到问题就不至于茫然,而能一挥而就了。
复习阶段,在做大量习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看书,把知识点温习一遍,理清知识脉络,加深印象,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最后的复习要有一种回归感,就是各科的复习尤其是薄弱的科目的复习要回归到课本,回归到基础上来,查找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理论的不足和漏洞。
"抓做题",题要经常做。做题不一定要多,关键在于"精"。通过做题,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现自己在知识方面的漏洞,能力方面的缺陷,再及时回归书本,有针对性看书,就会发现当初看书时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就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在做题中落实和运用课本知识。
复习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总复习注重效率和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复习要有计划性。除了一张学校安排的课表外,还应有一份自己安排的课余的时间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每周课余时间的学习课表,做到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心中有数,才不会造成顾此失彼。这种计划性的安排应与相关科目的教学保持一致性,但千万不能被相关科目的频繁考试打乱阵脚。被动的应付平时的小测验,也就无计划性可言。
第二,复习要有的放矢。这里的"矢"一指考试说明规定的相关知识点,二指自己的薄弱科目或某科目的薄弱环节。复习时可先进行系统的单元练习,第一轮结束后就应着重整套题,整份试卷的练习。训练后注重错误的搜集和分析。
第三,复习要有系统性。应理清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并努力构建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技巧的网络。回过头来重新系统复习具有典型意义的例题,易错题,抓住这些题目的切入点,归纳这些题目的命题立意和命题手段,概括解题的基本思路,是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文科怎样复习更高效
⑴梳理知识网络。最后文科的复习无须把所有的知识都从头再复习一遍,重点是要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关键词为线索,整合相关知识点,形成以关键词为核心的知识网络体系。
回归到课本,认真看书,把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掌握好,是比较好的。但看书不是每个字都看,建议大家要学会利用书本的目录,书本目录已经把教材的主要内容都标注出来了,可以根据提示,尝试回忆,梳理知识网络。
⑵阅读已做试题。最后阶段不要再过多地做题,尤其无须做过多的难题,偏题和怪题。
应该把以前做过的试卷整理好,然后安排合适的时间去阅读,一般学生都会把做错的题目订正在试卷上,有的旁边还注了说明为什么错,这就是阅读的重点,这样,学生既能巩固曾经做错的知识,又能在反复的阅读中把握自己学习的弱点,以便查漏补缺。
另外一个阅读的重点,就是一些特殊题型。文科都以文字题为多,但图形、表格、漫画等题型所占比重日益加大,通过对这些题型的集中阅读,熟悉其解答的一般规律,答题时少走弯路,节省时间。第三个要阅读的是有关的样题和近两年来的试卷,它们是最理想的模拟试题。
⑶把握热点,查漏补缺。热点一直都是重头戏,作为热点问题,我们无须了解得过于详细,热点往往是作为背景材料出现在试卷上,作为热点材料我们要熟悉它的来龙去脉,无须过多追究其细节。
在掌握热点的同时,书本还是要看的,不能完全丢掉。但是没有必要一页一页地平均使用精力地看,应把重点放在查漏补缺上,补看书本的主体内容和重点知识。在最后这一阶段,不宜在过多地拓宽知识面,而应该把握已经学过的基础知识中重要的概念、原理、过程和基本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