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中秋节,我都会想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佳话想起那月中的广寒仙子的孤独寂寞,想起那痴痴守望数千年的吴刚。更想起那那人们“十五始团圆,十六还成缺”的团圆诗句。
中秋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这一日的月很美,月色朦胧,在它表面上已蒙上了一层飘动着的云雾。一开始月亮不是圆月,它是弯月,像银角一般。沉迷的明月身旁飘荡的是云雾,就像是它的衣裳。衣裳是轻薄透明的,虽然是黑夜,拂开它的衣裳,云雾散开后,世界变的如《湖心亭看雪》中的雪一样,上下一白,万物都能清晰看见。又想起在无数岁月中的少的文人在月下惆怅“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月也意为白已思念的家乡和友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想起这,我又想起了我们的赵老师,她因为贫血而住院,她一直以来身体不好,赵老师一直为了我们而付出心血,有到她被住进医院,还仍然但心我们挂念我们,因为赵老师没有来,所以我们的凤凰八班一直没有团圆,一想到中秋节,老师自己一个人在医院中度过,我的心中的明亮的圆月防佛在这种心情中变为了暗淡的弯月。
今年的中秋节,也是十月一日国庆,在我国成立到现今的71周年,都体现出了我国发展之快,从今年的疫情上来看,单单一句“生命至上”我感觉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和一个国家的强盛,愿祖国更加强大。
中秋之月,月这般清宁冷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秋之月,月这般坦荡,磊磊落落,独来独往,中秋之月,月这般释怀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今年,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国庆,中秋双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月亮和我们的生活、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文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经常以花好月圆来祝愿家庭的和睦团圆;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
在我们佛教里经常用“月”来比喻佛法,比如以‘千江有水千江月’来比喻佛菩萨的真如本性在众生心地中的反映;伊斯兰教也以新月象征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时光,其象征含义是上升、新生、幸福、吉祥、初始光亮等。中国的基督徒也会在中秋之夜团聚在一起感谢上帝的恩典、祈祷家庭的团聚、和睦、幸福。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各项社会事业都在蓬勃发展。宗教也在追赶时代进程,把握属于自己的历史机遇。放眼全球,我们正处于一个全球化竞争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剧烈竞争的时代。宗教作为承载了传统文化基因的社会系统,正在发挥着积极的、强大的作用。而宗教人才的培养、寺观教堂的管理、教规教义的传播,乃至整个宗教的发展,是越来越多地依赖经济社会的发展。由此,宗教必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