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学校名称 | 省市 |
1 | 北京大学 | 北京 |
2 | 中国人民大学 | 北京 |
3 | 清华大学 | 北京 |
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 |
5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 |
6 | 中国农业大学 | 北京 |
7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 |
8 | 中央民族大学 | 北京 |
9 | 南开大学 | 天津 |
10 | 天津大学 | 天津 |
11 | 大连理工大学 | 辽宁 |
12 | 吉林大学 | 吉林 |
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黑龙江 |
14 | 复旦大学 | 上海 |
15 | 同济大学 | 上海 |
16 |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 |
17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 |
18 | 南京大学 | 江苏 |
19 | 东南大学 | 江苏 |
20 | 浙江大学 | 浙江 |
21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安徽 |
22 | 厦门大学 | 福建 |
23 | 山东大学 | 山东 |
24 | 中国海洋大学 | 山东 |
25 | 武汉大学 | 湖北 |
26 | 华中科技大学 | 湖北 |
27 | 中南大学 | 湖南 |
28 | 中山大学 | 广东 |
29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东 |
30 | 四川大学 | 四川 |
31 | 重庆大学 | 重庆 |
32 | 电子科技大学 | 四川 |
33 | 西安交通大学 | 陕西 |
34 | 西北工业大学 | 陕西 |
35 | 兰州大学 | 甘肃 |
36 | 国防科技大学 | 湖南 |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
强基计划定位在基础学科,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