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金的“录取通知书”五个字由北大中文系袁行霈教授提写;“大学堂”牌匾寓意着“学堂门启 北大常新”;立起来的通知书就是一个精致的收藏品,镌刻着属于你的独家纪念。随录取通知书一同寄出的,还有来自不同年代的7位“北大新生”亲笔写就的7封信,为你送上来自北大的期许和祝愿。快快查收北大送给你的第一份心意吧!
打开信封,以京师大学堂匾额为灵感的封面映入眼帘,在北大红底色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古朴庄重。就在一百二十一年前的夏天,随着《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被批准,第一所国立最高学府、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京师大学堂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的带领下成立了。“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在内外交困中,先进知识分子们奔走疾呼,救亡图存,在维新之后凶猛的旧势力反扑中艰难地保护了京师大学堂,使之成为变法唯一的幸存者。
1898年12月,在历经三年的酝酿与争取之后,京师大学堂终于正式开学,标志着中国拥有了第一所近代化高等学府,从此复兴前路的火把将由它的学子们奋力点亮。这里是千百年来中国学者忧乐天下生计,心系江湖沉浮的担当的传承地。士人精神最终成为北大人心照不宣的行为准绳,促使他们在历史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挺身而出,成为国家前行的提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