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用小闹钟。
用闹钟督促孩子做作业,有利于孩子快速有效的完成作业。在孩子使用闹钟前,有个孩子做作业的速度相当慢,总是一会儿喝水,一会儿玩橡皮,20分钟的作业拖一个多小时还不能完成。后来,孩子妈妈想了个主意,她每天根据孩子的作业总量和孩子做作业的效率,帮孩子估算出做作业需要的时间,然后让孩子在写作业之前先上闹钟,闹钟在孩子完成作业的期限前10分钟响。从这以后,这位母亲再不用在孩子后面催促“快点、快点”,闹钟是他最好的催促。同时,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体验到了成功感,不再把作业当作帮父母完成任务,学习更加自觉。
2、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立即停止。
有些孩子写作业拖延时间拖成习惯了,每天都要到晚上十点才能完成作业,减少了睡眠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降低了学习效率。周而复始,造成恶性循环。这时,我觉得可以给孩子确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最后时间。要保证孩子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很多家长规定孩子九点钟睡觉。所以到了晚上九点,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就不再写了,要求孩子必须睡觉。作业没有完成,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以后,孩子就会抓紧时间完成了。这是个狠招,家长要据情况而定,不能多次使用,只能在关键时用上几次。
3、教孩子认识时间
有好些孩子“磨蹭”,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时间观念,五分钟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从一数到五,也有可能是“等一会儿再等一会儿再等一会儿”......没有一个量化的时间观念,孩子做事情自然就不可能有计划,也自然就快不起来。“听话”的、“能配合”的孩子,可能在父母的要求下,就乖乖做好事情了,可“不听话”的、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注意力的孩子,就可能被父母贴上了“磨蹭”的标签。要改变这种状况,自然就要教孩子认识时间。
可以买一个小闹钟,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个关于钟表的手工,调动起孩子认识时间、认识钟表的兴趣。当孩子认识了时间,自然就会对我们所说的五分钟、十分钟、半小时、一小时有概念了。那时你再告诉他(她),我们在十分钟后就要出门,现在是几点几分,在几点几分之前你要穿好外套、鞋子,妈妈要准备好背包,然后一起出发......我相信,孩子一定会在这十分钟之内做好他(她)要做的事的!
4、游戏方式加快速度
通常一进入到游戏或者比赛的环节时,再磨蹭的孩子,都会不由自主地提高速度,因为孩子天生就是喜欢游戏的。这一点尤其对于还无法教他们认识时间的小宝宝来说,最为适用。当然,对于已经5岁多的小米,仍然适用中。每天晚上刷牙,小米最喜欢的就是和米爸一起比赛,看谁先跑到卫生间,看谁刷牙刷得最认真;而每天晚上读完书之后,小米要自己钻进睡袋里,再盖上薄的毛巾被,怎么让她能够自己迅速地脱完衣服钻进睡袋,怎么让她不会磨蹭或是又跑去拿起一本书来看呢?
这就是该同学自己设定的一个小游戏了,每天乐此不疲地玩:小米穿好睡袋盖上毛巾被,米爸拿着一小杯水进来,假装责问小米,怎么还没穿睡袋啊,是不是还等着我来穿啊!小米笑眯眯地说是。于是米爸再假装生气地掀开毛巾被,假装要帮小米穿睡袋,结果“惊讶”地发现,小米早就穿好了!此时小米就会得意地哈哈大笑----每天都要这么假装上一回,米爸同志辛苦了!
5、让孩子觉得“快得值”
孩子只有感觉到做事快对他自己是有好处的,他的动作才能够“快”得起来。比如做作业磨蹭的问题,许多家长在孩子完成了学习任务之后,经常给孩子增加额外的任务,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家长的一大堆作业还在那里等着。孩子心里很不情愿,但是父命难违,于是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数。
这个问题解决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老对孩子层层加码,要把孩子节约出来的时间还给孩子,在孩子较快完成了任务之后,孩子可以用省下来的时间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6、少催促,多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不停地喊,不停地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慢,家长就更生气!应该反过来,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孩子快的一面,强化孩子快的时候,孩子一旦速度快了,马上表扬。比如:“今天穿衣服比昨天快多了!”“今天吃饭速度真快!”“今天作业速度比昨天快 了5分钟”。“今天收拾书包比昨天快多了。”多找孩子快的时候表扬之,孩子慢的时候,装做看不见,故意淡化它,要让孩子不断意识到自己确实比以前快了。
7、与学校老师共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孩子。
孩子磨蹭,时间观念差,家长在家里督促孩子的同时,还需要与学校老师沟通,争取取得老师的配合。因为有些孩子在家里有家长督促的情况下,速度会变快。但是到了学校,没有了外人的督促,习惯的惯性又会让孩子慢下来,所以,如果能取得老师的配合,在学校也能督促孩子,这样孩子的矫正速度就会变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