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当下的每一次决定
不管是高考还是人生,都需要你不停地选择,你的决定才是真正的开始,没有对与错,但是一定是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的决定。
尽可能选择大的学校
高考之后的志愿填报,也可能影响你的眼界,选择去大的学校、离家远的学校,你可以更加了解外面的世界,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
不要认为学生会都是锻炼人的
在校期间,你不要认为加入学生会都是锻炼人的开始,其实如果目的不明确,还不如花点时间多学习一些专业知识。
不要认为付出很难有回报
在高考之前你的真心付出,必然会在分数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不要认为自己很努力了,如果努力还未出效果,必然是方向出错了。
高考不一定是唯一的出路
不管考试的好与坏,都不要对自己以后的人生丧失信心,即使不能够上理想的大学,也不代表你以后的人生就会不堪,学会正视、学会把这些不满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得每个中国都无法避免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而这样的人脉联络往往公私不分。如果像某些人士所设想的那样全部大学自主招生,只会导致有人脉的上,没人脉的下。人脉越广的人通常越接近特权阶级,那么,一条直上直下的通道就被堵死了。也就是说,没有权,没有钱的阶级就会一辈子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不只自己一辈子,子子孙孙一辈子也都将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高考在现代化的大城市里面可能只是一场考试,孩子们还可以出国,还可以有很多打算。但是,在小城市,在农村,一次高考,就能决定一个孩子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还是靠技术吃饭。
相对这个处处被诟病不公平的社会而言,高考是目前为止最公平的方式,它基本不论出身,不论钱财,而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得某些人能够越过龙门。而类似美国的申请方式,中国的自主招生模式,保送模式就公平性而言都无法与高考相提并论。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导致了在这些看似创新和公平的模式下无法保障真正弱者的翻身机会。
而高考看似在大江南北同一天考同一场试,似乎只此一家,但是这样的设置恰恰是保证公平的根源,这样的设置,避免了舞弊,避免了多次考试带来的费用负担,使得几乎人人都考得起,每所大学也都认可。
1、考上清华、北大两所学校
被清华、北大两所学校录取的学生,无疑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这个录取比例,可能比古代的进士还低,所以这些学生是高考的最成功者,而这两所学校学生的身份也会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产生极大影响。
2、考上本科院校
除了清华、北大之外,考上其他本科院校的毕业生进入单位工作,基本上没有太大差别。足够长的时间过去之后,毕业于985或211高校,并不能显出明显的优势。
3、考上专科院校
如果考上的是专科院校,比起本科生来说,就业之路会窄很多。
首先,除非继续考研,否则不能从事科研工作;其次,与上述所提及的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也基本无缘;第三,凭着一张专科文凭想移民大城市,难度非常大。专科文凭不能被称为“硬通货”,只能说是“软通货”吧。聊胜于无。